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131、“熏”能写作“燻”吗?
  “燻”是“熏”的俗字,“燻”的字义没有“熏”宽,所以“熏”不能随意写作“燻”。“熏”有三个义项,而“燻”只有两个义项。《说文解字》:“熏,火烟上出也。”《广韵》:“熏,火气盛貌。”《玉篇》:“熏,热也。”“熏”古时又通“醺”,即酒醉。在“(烟、气)接触物体、熏制(食品)”的义项上,“熏”同“燻”。如“熏鱼、熏鸡、臭气熏天”可写作“燻魚、燻雞、臭氣燻天”。作为“和暖”之义时,只能用“熏”,不能用“燻”。宋诗《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中的“熏”不能写作“燻”。
    132、繁体字“菸草”能写作“烟草”吗?
  繁体字“菸草”不能写作“烟草”。“烟”的本义是火气,其它义项均是由此引申而来。“菸”的本义是一种植物。《广韵》:“菸,臭草。”吸烟并非从菸草而来,古代一些地方的人有喜闻烟气的习惯,后来因为菸草烧之冒烟,且又有让人喜嗅的气味,于是人们便吸起烟来。《周礼·春官大宗伯注》:“禋之言煙也,周人尚臭煙气。”“菸”现被废止,其义由“烟”代之。繁体“菸叶、菸苗、菸田”等词中的“菸”均不能写作“烟”。
    133、“咽”能写作“嚥”吗?
  “咽”和“嚥”只有一个义项交叉,其它义项均不相同,而且“咽”有三个读音,“嚥”只有一个读音,故不能任意将“咽”写作“嚥”。“咽”读“yàn”时,其义与“嚥”相同。《玉篇》:“嚥,吞也,亦作咽”。《广韵》:“咽,本作嚥,吞也。”在“饮食东西往食道里去”这个含义上,两字是可以通用的。如“狼吞虎咽”也可写作“狼吞虎嚥”。“咽”又读“yān”,如“咽喉”;又读“yè”,如“呜咽、哽咽”中的“咽”均不能写作“嚥”。
    134、“燕”和“宴”字义有交叉吗?
  “燕”是个多音字,读“yàn”又读“yān”。读“yān”时,为古时地名,即古时的幽州,同时又是古代的国名。在读“yàn”时,除了作鸟名外,还有“酒席、请人吃饭、安乐”等含义,与“宴”的字义有所交叉。《集韵》:“燕,与宴通,安也。”《易经·中孚》:“初九,虞吉,有他不燕。”《诗经·小雅》:“悉率左右,以燕天子。”这些句中的“燕”,皆可作“宴”。今日之“宴安、宴乐”也可写作“燕安、燕乐”。另“燕”古又通“醼”。《广韵》:“醼饮古无酉,今通用。”故“宴席、欢宴”也可写作“燕席、歡燕”。
    135、“夭”能写作“殀”吗?
  繁体字“殀”与“夭”虽有义项交叉,但有差别。不能随意将“夭”写作“殀”。“夭”有“少好、夭折、草木茂盛”等多个义项。在这些义项中,只有“夭折”一义与“殀”相通,其余义项均不与“殀”通。《博雅》:“不尽天年谓之夭。”古时,未生者曰“胎”,方生者曰“夭”。繁体字“桃之夭夭”(像桃色一样美好)不能写作“桃之殀殀”,“夭矫”也不能写作“殀矯”。
    136、“叶”和“葉”义相同吗?
  “叶”和“葉”在古时不仅义不相同,读音也有差异。后因两字读音较近,便以“叶”作为“葉”的俗字。汉字简化时,以异体选用法,用“叶”代替了“葉”。“葉”(yè)的本义是树叶,古音读“dié”,义同“■”(书篇名)。“叶”古时没有“yè”的读音,只读“xié”,义为和谐,故至今“叶”还保留了“xié”的读音和含义。繁体字“樹葉”可写作“樹叶”,但“叶韵”不能写作“葉韵”。
    137、“湮”和“洇”有别吗?
  “湮”和“洇”古时音义皆同,但在长期使用中,两字逐渐产生了差异。汉字简化时将“湮”的“yīn”音和义废止,代之以“洇”,仍保留了“yān”的读音和含义。“涸”(湮)的含义是液体在纸上向四外扩散渗透。“湮”(yān)的含义是埋没。繁体字“洇湿”可写作“湮濕”,而“湮没”一般不写作“洇没”。
    138、“徇”和“殉”有义项交叉吗?
  “徇”和“殉”在“为了某种事物或追求某种理想而牺牲生命”这一含义上是可以通用的。如“以身殉职”也可写作“以身徇职”。《前汉贾谊传》:“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庄子·骈拇篇》:“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天下尽殉也。”“殉”还有“殉葬”之义,“徇”还有“依从”之义。在这些含义上,两字不能通用。
(未完待续)
- 上一篇:繁简字知识问答(二十)
 - 下一篇:繁简字知识问答(二十二)
 
猜你喜欢
- 2008-03-24 繁简字知识问答(二十四)
 - 2008-03-11 繁简字知识问答(二十三)
 - 2008-03-06 繁简字知识问答(二十二)
 - 2008-03-06 繁简字知识问答(二十)
 - 2008-02-26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八)
 - 2008-01-11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五)
 - 2007-12-28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四)
 - 2007-12-14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三)
 - 2007-11-30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二)
 - 2007-11-22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一)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