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10、“网、罔、綱”三字相同吗?
“网、罔、綱”三字古时是可以通用的,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各自又发生了一些变化。网,《说文解字》:“庖牺结绳以渔”。罔,《易·系辞》:“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綱,《诗·邶风》:“漁綱之設”。篆书中没有“罔”和“綱”,只有“网”,说明“罔”和“綱”比“网”出现得晚,而“綱”比“罔”出现得又晚。按古义,捕兽者为“罔”,捕鱼者为“罟”,后来“罔”的词义被用宽了。“网”是“罔、綱”的本字。“罔”从“网”上分化出来后,又有了新的含义“无”。《尔雅·释言》:“罔,无也”。《易·晋卦》:“贞吉,罔孚”。“綱”现已作为繁体字被废止,其义由“网”代之。“网”是一个古字,在繁体字中“魚綱”可写作“魚网”,不算繁简混用。“罔”作为“网”的义项已死,现代词书中没有收此义项,只保留了“无、没有、蒙蔽”等义项。如“置若罔闻、药石罔效、欺罔”中的“罔”,不与“网”通。
111、“凶”和“兇”有何区别?
“凶”和“兇”古时有义项相通,后逐渐分化,不再相通。“凶”的本义与“吉”相反,即不吉利,还有“恐惧”等义项。在“恐惧”之义上与“兇”相通。古籍注:“凶,犹凶凶,恐惧,亦作‘兇’”。“恐惧”这一义项已死。繁体字“兇”的义项有“凶恶、利害、坏行为”等。如“兇狠、兇殘、行兇”。“兇”现已简化为“凶”,在繁体字中两字不可混用。
112、“■”与“修”有区别吗?
“■”与“修”古时在“长、治、习”等义项上是可以通用的。《离骚》:“路曼曼其■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竹”句中的“■”均作“长”解。《诗·大雅》:“■尔车马”中的“■”作“修理、整治”讲。“■”的本义是干肉,此义项不与“修”通。如“束■”(旧时家长送给老师的薪金),不能写作“束修”。
113、“琴絃”可以写作“琴弦”吗?
在繁体字中,“琴絃”可以写作“琴弦”。《乐记》:“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弓弦”中的“弦”不能写作“絃”。“勾股弦”中的“弦”不能写作“絃”。月亮的半月直处也叫“弦”,也不能写作“絃”。《前汉律历志》:“淳于陵渠復覆太初歷,晦朔弦望皆最密”。为什么这些地方的“弦”都不能写作“絃”呢?因为这些地方的“弦”都是由“弓弦”引申出来的。《释名》:“弦,半月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施弦也”。
114、“效、傚、効”三字相同的?
三字虽不完全相同,却有义项相通。“傚”和“効”都是从“效”分化出的,分化出来后,各自都只有“效”的一个义项。“效”可涵盖“傚、効”的含义。如“仿傚”也可写作“仿效”,“効力”也可写作“效力”。但“傚”和“効”却不能全通“效”。“傚”只有“仿效”的义项,“効”只有“效力”的义项。“效”除了“傚、効”的义项外,还有“效果、功用”等义项。“傚、効”现已废止。
115、繁体字“鬍鬚”能写作“鬍須”吗?
繁体字“鬍鬚”是可以写作“鬍須”的。“鬚”的本字就是“須”。“须”的义项较多,在“髭须”这一义项上又造出了一个俗字“鬚”。《说文解字》:“须,面毛也”。“须”还有“须要,等待”等义项,都不与“鬚”通。
116、“鮮、尟、尠”义同吗?
    三字在“少、寡”之义上是相同的。“尠”是“尟”的俗字,也就是说“尟”和“尠”是同一个字。“尟”与“鲜”有义项交叉,但不是同字。如“鲜为人知”可写作“尟為人知”,也可写作“尠為人知”。“新鲜、生鲜、朝鲜、鲜卑”中的“鲜”都不能写作“尟”和“尠”。                                           (未完待续)
- 上一篇:《大盂鼎》:坚实肥厚的典范
 - 下一篇:繁简字知识问答(十九)
 
猜你喜欢
- 2008-03-24 繁简字知识问答(二十四)
 - 2008-03-11 繁简字知识问答(二十三)
 - 2008-03-06 繁简字知识问答(二十二)
 - 2008-03-06 繁简字知识问答(二十一)
 - 2008-03-06 繁简字知识问答(二十)
 - 2008-01-11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五)
 - 2007-12-28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四)
 - 2007-12-14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三)
 - 2007-11-30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二)
 - 2007-11-22 繁简字知识问答(十一)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