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篆刻 > 印学杂记 / 正文

从传统中化出的杨剑篆刻

shxw 2008-06-10 印学杂记 评论

    从篆刻艺术的本体来赏读杨剑的作品,他在章法、字法、刀法等几个方面广收博纳传统精华,融入了自我的真性情。

    首先,杨剑的篆刻作品章法,一直是在历代印制上吸收营养。他的印作或拟古玺、或拟汉印、或拟封泥,乃至拟隋唐宋元明清等印式,都能融入自我的审美追求。原生态的传统印式成为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并且每每信手拈来,皆能达到章法上和谐而又空灵的艺术效果。应该说这种艺术效果与他的字法是密不可分的。

    杨剑的篆刻字法十分耐读。初读平和,再读变化出焉,极具艺术魅力。他的篆刻字法与篆书字法的个性语言都已相当成熟,并达到了统一,这是难能可贵的。甚至可以说他的篆刻字法比篆书字法的变化更丰富、更自由。例如,他的篆书字形长方,字法熔大小篆于一炉,形成了一种比较规整的自我风格,堪称为从历代经典书风中生长出来的当代经典风格。他篆刻字法的丰富性,在于不仅仅将自我娴熟的个性篆书字法拿来印化后入印,关键在于保留了各种印制对字法的一些特征要求。如:拟古玺式的“庐人之玺”(图1)、“丁亥日利”(图2)、“出入大吉”(图3)等,在字法上就是采取大篆印化入印了。而在拟汉印式的“王伯敏印”(图4)、“包立民印”(图5)、“出入大吉”(图6)等在字法上分明是采用了小篆入印了。但是,无论用哪种文字入印,杨剑都能将其通过印化而形成规整中寓变化的杨氏篆刻字法。而且与他的篆书字法形式风格上达到自然的统一。这充分显示了杨剑深厚的书法功力和过人的艺术才华。

    杨剑的篆刻刀法亦冲亦切,用力稳健,行刀爽利,所刻线条以刀代笔具有书写感,线质既厚朴又清新,时时流露出丰富的墨韵、石韵与刀韵。这种刀法与他的章法和字法浑然天成。

    杨剑的篆刻风格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主要还表现在他的作品的文化性风格上。这是一种不追求强烈的形式面目,而将人的秉性、气质、学养自然流露在作品中,具有文化厚度和文化品位的风格。

    说到杨剑篆刻作品的文化性风格,我们不得不提到他的篆刻作品边款,他的边款形式丰富,篆、隶、正、行、草各体皆有,而且阴刻阳刻变化极多。更为之惊叹的是他的边款内容或诗文,或记事,或抒情,美不胜收。试读他的“龙湾潭雨中观瀑”(图7)白文印,边款刻道:“乙酉孟夏,余应浙江陈君建文友之邀,由台州赴乐清与众书友交流书艺。初二,陈建文、方志明、潘志明诸友陪同畅游永嘉之楠溪江。是日也,微风吹拂,细雨斜飞。三百里楠溪江溪深林茂,烟雨濛濛,飞瀑成群,而尤以龙湾潭瀑布为最,沿岸茂林修竹,层林尽翠,奇峰异岩,惟妙惟肖。飞瀑奔放,气势如虹。碧潭秀水,绚丽多彩。近观之飞流直下,声震如雷,此乃奇观也。能不为之惊叹?为之陶醉?仲夏初三,杨剑刻记。”我们从中读到了其才情溢于字里行间。我们自然就想到了他的文人情怀所生发出来的篆刻作品的文化性风格。

    杨剑的篆刻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气息之正,一直走在一条传统文化的正脉上,是一种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中和之美。其艺术表现形式极为丰富,作品呈现出苍茫中寓清丽,浑朴中显灵性,明快爽利而不失含蓄之美。每读其印,情郁郁,韵悠悠,使人浮想联翩。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