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兰亭诸子批评榜——张继

shxw 2008-08-23 软笔书论 评论

    在2007年《书法报·书法海选》中,张继获得了名次第一的好成绩。事实如此,他的作品也就引起人们欣赏的兴趣。

    从大处讲,张继主要取法于碑。这个碑所指不是狭义上的魏碑,而是广义之碑,即秦汉以降的碑刻。碑刻风格有秀逸有野犷,有清丽有粗朴,张继取法于后者,这也就大体上可以确定他审美的方向和要抵达的目的,那就是达到大气、豪纵、开张的效果。

    张继的书法作品能给人一种大的气量,是完全展开来的,而不是收束谨慎;是无所顾忌的,不是计较于边角利弊的。书写中具有这种放纵的心态,笔下自然多了一份果断、果敢。写碑久了,落笔多有一些骄横,野犷之气散发。譬如有一件“太乙近天都”的古诗,取活洛派魏碑,下笔时并不严守魏碑笔法,信手的动作更多,以活泼飞动见长,也就比魏碑的原先写法更为灵活机趣。作品显示气势显然与书写者的胸次有关,心要放得开,手才能放得开。手放不开,多半是心放不开。放得开自然是一个优点,显示出书家的能力完全地释放出来了,达到痛快淋漓,也传递给观者一个舒展的画面。元人顾瑛认为:“一为物所役,则失其雅正之音。”张继的作品大都显示出书写时的心态无所拘,书写本是宽松快乐的行为,不是勉强为之的,因此可见其意气风发大刀阔斧,笔如箭镞。宋人李涂认为:“一旦临文,惟我操纵,惟我捭阖。此为一茎草化丈六金身。”每一个人都试图通过书法创作来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情调,此时万象在旁。清人王霖有句吟:“挥毫伸纸势建瓴,短韵长篇欻卷席”。张继要表现心气以粗犷为之,自然笔下不羁。
在取法的品类上,张继可以说是诸体皆备,其中以篆、隶为优长。在篆隶的取法上,也是着力于变化的形态、跌宕的姿势。从具体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他不太兴趣于平正、均衡、匀称的结构、布白,也缺乏对篆、隶中工稳、精致的传达,所以他的篆隶作品都是起伏不平、抑扬多姿、摇曳多变,有一种奇态,也有生涩、粗率之趣。这自然比平正更能吸引阅读者。细读可以发现,在伸缩上很有讲究,缩者惜墨如金,紧收如龟之缩首,千呼万唤不伸头。伸则汪洋恣肆,如神龙甩尾,悠长而劲健。通过这种大的反差来营造异相之美。这些年来,书法创作中的奇态远远超乎平正。除了奇态更作用于视觉之外,奇态的创作也更使书家心机起伏痛快酣畅,心绪飞扬骏发踔厉。由此张继的篆隶作品也通篇洋溢动感,把古人笔下的庄重、典雅韵致,进行了大的转换。

    张继把篆隶写奇、写变有一个明显的因素,那就是行草笔意的进入。这种流动因素的掺和,冲击了形、味,也变换了笔法运行的速度,由徐缓而迅疾,由常速而不断变速,忽快忽慢忽轻忽重,快多而慢少,也就改变了篆隶中具备的温和、平顺、典丽的一些情调。偏颇多于正色,跃动多于平和,改变了人们在欣赏过程中的心理速度。张继的篆隶作品虽然粗犷,但古朴拙重之味较弱,笔墨的趣味多了起来。很明显的就是好看。 悦目感觉上升了,欣赏时产生快意,但难以由寓目而达之内心贮存,反倒不如厚实拙重更有回味。行草笔意进入篆隶,通常认为更为丰富,得多元美感,因为篆隶成分得到了改变。在形态多变的同时,我们需要更多的对内在的要求,而不是仅仅外在美观。

    在章法上,张继运用了疏密两种形式。篆隶疏朗甚至空旷,而行草却极为密集。张继的草书作品倾向于章草,每字大小相似,笔调甚为精省简约,一字之笔画的运用无多,适则止。用笔这方面,张继对于主要笔画的把握比较准确,恪守简之又简的运用原则,在简练中建立字的形态。可是他书写章草的速度又偏于迅疾,有时就把一些很灵巧悠扬的线条带了进来,它们不是章草线条,而是今草,很明显,这也冲淡了章草淳酣的韵味。张继的章草不是偏向赵孟頫、宋克一路的清秀,他心存改变、再造,但对于如何协调、统一,似乎还未把握整个过程。最主要的是章草作品中的章法构成,是给欣赏者很深的印象,但视觉也产生了拥堵的障碍。章法趋于密不容针一路,许多的字堆在一起,并无调节疏朗的长线条,字距密,行距也密,密密麻麻,扑面而来。有一种说法,理由是这一类章法呈现出信息的集中和强烈,使审美感受在瞬间达到了饱和。但从另一角度看,信息又要经得起吸收、接受,而不仅仅是信息轰炸,量大不等于质优,缺少信息之质就难以长久。尽管张继书写老练、气盛,字里行间还是粗糙,也有堆砌习气,尤其是侧锋的大量运用,就不免失之尖刻了。比较而言,我们阅读《平复帖》、《出师颂》,其中的气息使我们不急急过目,引导我们品味气息的高古。张继的章草尤需在这方面有所发展。

    书法作品有装饰气味好不好?人人都这么做也就见怪不怪了。在张继的篆书中,如他所书的《罗隐诗》,装饰味就很浓厚,线条拖着拽着,有意摆弄,一副作势。也许不自知,但痕迹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不免镂刻工巧之嫌。明人吴宽认为:“蓄于胸中有高趣,故写之笔下往往出于自然,无雕琢之病。”对于当代书家而言,在把技巧显示于外时,自然的程度还是欠缺了。

    张继的作品给人的印象还在于竞争力强,应和这个书法竞争的时代,飞快猛厉,歌舞战斗。善于竞争中不免火气躁气也相应进入。作品中的闲雅清逸韵致也就消失。大家知道,笔调雅致、从容清旷一些,也能使格调更为高洁。

张继篆书毛泽东词《浪淘沙·北戴河》条幅


张继隶书鹤惊芝傍联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