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精粹 > 书论 > 碑帖 / 正文
马庆才先生发表在美术报《书法周刊•考证》版上的文章《柳公权小楷〈九疑山赋〉拓本考疑》一文,我认真拜读过两遍,拓木影印上的文字也再三拜观,觉得很好。
马庆才先生现在的苦恼,是没有查找到记录柳公权小楷《九疑山赋》的文献,得不到权威专家的定评。马先生的心情我似乎很能理解。这么好的东西,因为查找不到相关的文献,就没有人喝彩。这相当的不公平。依我看,马先生文章对柳公权被公认的书法精品与他收藏的《九疑山赋》比较,认为后者更精,并非因为他有意抬高自己的收藏品。从报上刊登的六件影印即可看得十分清楚,绝妙精伦。倘若如此艺术成就者,伪托柳公权,岂非作仿者自我毁灭!推想有如此成就者不会愚笨到这一步。历史文献也在不断丰富中。今天的学者比之古代,见到的参考资料是越来越多。不能说古代文献没有著录的就靠不住。即便有著录的,也是著录者有限的见识与学养,同样不是百分之百的可靠。好多东西都在不断有新的发现。我是文物工作者,对古代墓志情有钟,我就在当地墓志中有许多新的发现,并让这些发现转化成新的文化成果。道理是一样的,我不能说新发现的东西,没有古代文献参考就不可靠。我的经验是这样的。
古人鉴定书画作品,经验不错。讲书画,谢赫有“六法”,其中气韵生动为最重要。这不特别复杂,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到了即可生效。如同我们看人,背影也能认出一个熟悉的人。记得我当解放军的时候,人人要写批判文章贴在饭堂里,几个月下来,全连近百人的笔迹,我不看后面的名字即知何人。何况我们练书法,如辨人面,没有那么复杂。我们有的专家钻死胡同,或不敢讲话,或故弄玄虚,或自己弄到的就好,别人手上的不好,等等,都是文化修养与思想修养不到位的表现。
中国自古有一种怪事,上行下效。在当位的放个屁都香。清代乾隆皇帝最喜欢在艺术作品上或题或跋,诗书印全到,其实很多破坏了艺术品的章法,却不乏喝彩者。江西的陶博吾活着的大部分时候,没有人理他,一旦名声有了,什么人都去拜访。趋之若鹜,是艺术审美的通病,在中国还要流行下去不可。倘若马先生收藏的柳公权小楷《九疑山赋》拓本在我这小馆收藏,我一定要考证出所能考证的内容,供奉好,宣传好,让柳公权更好的精品法书不被埋没。我相信有这么一天。因为我相信这拓本不容置疑,中国书法史理应加入这个内容。
- 上一篇:《九疑山赋》拓本非柳公权所书
- 下一篇:朱家溍先生谈碑帖的鉴赏
猜你喜欢
- 搜索
-
- 10-09颜真卿书裴将军诗刻石的发现
- 07-31中草书的前锋 ——张芝《冠军帖》
- 07-11清蒲华草书四条屏
- 07-10清 林则徐临苏轼寒食帖
- 07-10宋米芾苕溪诗帖
- 07-10宋米芾行书复官帖
- 07-10宋米芾行书珊瑚帖
- 05-27名家临古丛帖——《乙瑛碑》林散之临本(二)
- 05-21名家临古丛帖——《乙瑛碑》林散之临本(一)
- 03-07朱家溍先生谈碑帖的鉴赏
- 10591℃苏东坡四大楷书名碑
- 4022℃赵孟頫行书《归去来兮辞》卷
- 3554℃名家临古丛帖——《乙瑛碑》林散之临本(一)
- 3510℃宫展出五大书法绝品(1):《平复帖》
- 3086℃弘一法师临终绝笔:悲欣交集
- 3082℃艺术欣赏/ 米芾书法四幅
- 3040℃故宫展出五大书法绝品(5):《兰亭序帖》
- 2870℃宋米芾苕溪诗帖
- 2776℃颜真卿——祭侄文稿
- 2549℃柳公权——神策军碑
- 05-21名家临古丛帖——《乙瑛碑》林散之临本(一)
- 10-22黄道周真书《嘉命辞卷》
- 10-19赵孟頫行书《归去来兮辞》卷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