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暗示皇帝身份中宗用心良苦

兰亭书童 2015-03-13 艺术市场 评论

 

    《阙楼图》壁画

      公元706年,是政治上几经起落的唐中宗李显重新即位后的第二年。这一年的初夏,在唐长安城西北80公里以外的渭北,依梁山而建的唐高宗乾陵在封闭了22年后被重新开启,准备安葬去世不久的武则天。乾陵东南脚下不远处,一座耗时1年有余的墓葬也已经初步建好,墓葬长达100.8米,仅墓道就有63米长、3.9米宽,与乾陵63.1米长、3.9米宽的墓道几乎相同。里面结构复杂,6个天井、7个过洞、8个便房、前后甬道、前后墓室,象征着皇宫里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殿堂、庭院。尤其是绘满墙面的壁画,金碧辉煌、气势宏伟,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含义。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唯一一座夫妇皇帝的合葬陵墓,其形制之完备与规模之宏大,达到了唐代陵寝制度的高峰,堪称历代皇陵之冠。那么,在乾陵脚下刚刚完成的这座墓葬,为何竟与乾陵规模相仿?又是什么样的人物将在这里安身呢?

      即将来到的主人叫李重润(原名李重照,武则天时为避讳而改名),他是唐中宗李显的嫡长子。唐高宗和武则天一共生有4个儿子,在长子李弘、次子李贤相继被立为太子又相继被废黜后,排行老三的李显就被幸运地推上了历史舞台。那几年,对于李显来讲真是好事连连:公元680年,24岁的他刚刚被立为太子,第二年就与韦妃生下了嫡长子李重润,这让已经54 岁且病痛缠身的高宗皇帝格外高兴,终于看到了皇位后继有人的希望。聪明伶俐的李重润也很讨高宗喜爱,在李重润满月(公元682年2月)时,唐高宗采取了3项不同寻常的举措来隆重庆祝:大赦天下、赐酺3日、改元永淳。要知道,这些措施中的每一项都是国家大事,在古代可是皇帝即位、新立太子等重大事件时才有的举措。紧接着,又立李重润为皇太孙。如果一切正常、命运之帆顺利的话,李重润将按部就班地晋升为皇太子,进而成为大唐的第五任皇帝。然而,变幻莫测的政局发展,将这一切彻底改变。公元684年2月,当上皇帝仅仅两个月、宝座还未暖热的中宗李显,就被其母武则天以“你想将天下给你的岳父大人”的罪名废为庐陵王,贬往千里之外武当山下的房州,开始了他长达 14 年的流浪生涯。两岁多的皇太孙李重润也被废为庶人,随同父母一同流浪他地。

      公元698年,已经76 岁、身体也越来越差的武则天,在大臣们的强烈劝谏下,意识到必须将皇位交还给李氏了,于是又将李显召回长安,重新立为皇太子,16岁的李重润也被立为邵王,在皇宫里开始了新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3年后,意想不到的悲惨命运再一次降落到他的头上。有人向武则天告状,说李重润和妹妹李仙蕙议论她和张易之兄弟的私生活,年事已高且本来就疑神疑鬼的武则天,一怒之下将19岁的李重润和17岁的李仙蕙送上了断头台,身为太子的李显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双儿女无辜死去。据说,告状者是李显庶出的王子李重福。李重润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也是盛唐初期最为惨痛的事件之一。

      公元705年正月,看到82岁病重的武则天还顽固地把持着政权,在太子位上忍辱负重了7年的李显,终于下定决心,依靠大臣们的帮助,逼迫武则天交还皇权,重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大唐国号一恢复,李显就在政治上拉开了为李唐王室成员平反昭雪的序幕,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对他早逝的嫡长子、也是与韦皇后唯一的儿子李重润的重新安葬。他首先追封李重润为懿德太子,在长安城皇城朱雀门外不远处的延寿坊内,将一座名为慈门寺的寺院修葺一新改为懿德寺,作为为懿德太子祈福超度之地。同时,在乾陵高宗身边不远处,选择了一处风水宝地将李重润重新安葬,并给予“号墓为陵”的特殊礼遇,这在唐代也是首开先例,其规模也是绝无仅有的。

  

Tags:武则天   太子   懿德   皇帝   公元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