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巴黎:艺术之城(图)

兰亭书童 2012-01-14 艺术市场 评论

大金字塔内景,空灵异常

光影下的浮雕展品

经典画作

卢浮宫西南一角

镇馆之宝古希腊雕塑

  这是金字塔底部,有人说,这个建筑作品隐藏着“阴阳合一、男女合体”的信息 董鸿海 摄

  陈守文 文

  卢浮宫如何从一座皇宫变成了巴黎乃至全体法国人的艺术宫殿不说了,卢浮宫里藏了多少艺术珍宝也不说了,卢浮宫里的无数珍宝是如何得来的,也不说了。这里要说的是,一座艺术宫殿与一座城市的文化、精气神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看敬重艺术的巴黎人]

  卢浮宫里的艺术精品逾40万件,有人说,即使一分钟看一件,也得十年方能看完。但卢浮宫里的镇馆之宝也只列出三件,两件是雕塑(维纳斯和胜利女神),另一件就是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了。

  路易十三、拿破仑,几代法国帝王都对达·芬奇的这幅名画情有独钟。可是,卢浮宫内的这幅名画却在1911年8月21日不见了!消息一出,巴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一天4万多巴黎市民走上街头痛哭流涕,这一天几成国殇。为了追回名画,法国抽调精锐侦探,动用无数警力,最终还是铩羽而归。两年后,意大利人促成名画归还。蒙娜丽莎在上墙展览那天,巴黎全市的所有商品降价40%,以示庆祝。

  [看艺术大都市的纠结]

  卢浮宫“C”形庭院内要修“金字塔”!1989年,华人建筑设计大家贝聿铭的方案一出,巴黎哗然。

  “这是什么地方!”“巴黎不需要埃及的死人金字塔!”甚至有人说:“怎么能让一个中国人修一个吓人的金字塔呢?这是对法国国家风格的严重威胁!”多年以后,贝聿铭回忆依然清晰如昨,投身卢浮宫扩建的13年中,两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吵架上。1984年1月23日,把金字塔方案当作“钻石”提交到历史古迹最高委员会时,得到的回答是:这巨大的破玩意只是一颗假钻石。当时90%的巴黎人反对建造玻璃金字塔。为了说服巴黎,贝聿铭做了一个模型,邀请了6万巴黎人前往参观投票表达意见,设计方案终于获得通过。

  玻璃金字塔修了,卢浮宫这座原本严肃深沉的广场立刻变成了生气盎然的院落,所有来卢浮宫参观的人宁愿站在它的下面长时间排队,也不愿走其他的门进馆。固守艺术传统而显得挑剔的法国人终于认可了,啧啧赞美了。

  [看艺术地位至高无上]

  不论是蒙娜丽莎丢失后,巴黎人走上街头失声痛哭;还是面对贝聿铭希望“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的金字塔设计,巴黎人心中,城市的艺术气质、城市的气场是不能随便扰动的,是至高无上的。

  巴黎人投入地哭和坚定地反对,都是因为卢浮宫们是他们这座城市的“丹田”,巴黎人毫不犹豫地齐心呵护。于是,丹田真气育养的巴黎时尚而优雅,从容而淡定;巴黎的人便可以在“卢浮宫们”的浸润里变得从容,甚至有些慵懒。于是,遥远而来的游人们就能从街头踽踽而行的老者那里、从静静读书的脸庞中读出城市的底蕴与品味。

  城市,就这样用细节彰显文化。

Tags:巴黎   之城   艺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