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价值重建与精神唤醒

兰亭书童 2012-03-23 中华绘画 评论

?  近30年来,中国画坛一些思想者与探索者的思考与实践,给中国画坛带来了启示与清新感,他们从原有的写实的、形而下的主题的外部范畴悄然过渡到自然、历史与人的精神的内部范畴,掀开了中国画史全新的一页。

  正是在这30余年间,杨晓阳对中国画“大写意”的命题,进行了苦苦的追求、诘问与思考,他的大写意观蕴含着一以贯之又逐渐深化的人文意绪,对在历史进程中流失的美之本源进行了梳理与寻找、发现与整合,表达了一代学者、艺术家对民族文化精神、审美理想的敬畏与惜重。

  《生生不息》2008年

  《丝绸之路》 (局部)

  《大河之源》 之七 90×110cm 1986年

  杨晓阳大写意观及其理念,是基于这样的形势和条件提出和产生的:

  1、当代文化语境给艺术风格发现与创造提供了物质和精神的条件,使之成为风尚,艺术家们获得了发现与探索的求新意识,在发现与探索中既思考新形式的创造,也思考着自我价值。

  2、发现与探索意识的萌生,是缘于传统写实艺术价值的危机,因而艺术家借助当代文化语境的多元化复合态势的助力,在反思传统与面向未来中完成着艺术思维方法和感觉形式的转换。

  3、与此同时,西方艺术风格、流派的多样纷呈,虽开拓了中国艺术家的视野,却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真实的自我感觉,也无法解决中国人及其艺术的精神与灵魂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仍面临着存在的尴尬;这是因为,离开了本体文化,人们难以获得精神自救,艺术难以获得提升,于是寻找自我与寻找民族文化之根及其精神,便并行不悖地在相互联系中成为“焦虑”所在,自然地孕育并催生了杨晓阳“大写意观”的产生。

  杨晓阳的“大写意”艺术,关键在于他的“精神形式化”过程,也就是说,他把关于“大写意”的思考及艺术表现方法凝聚在绘画意象、笔墨、图式的“形式结构”之中,以笔墨方式把自己的艺术意志表达到充分的境地,由此他的精神世界得以转换为纯粹的符号和形式,并以“不真实的原则”和感觉给事物以幻象性表达,惟有幻象性、隐喻性与象征性的形式结构,才能略去世俗物性与形象桎梏,承担“写大美之意”的重担;从霍去病墓的汉代石刻、拴马桩、炕头狮子的灵感启迪,到他的《关中正午》、《生生不息》、《辰夏风日》、《温故知新》、《茶有道》等,都有着一脉相承的外方内圆、含蓄朴拙与简练传神的中国艺术写意性精神与表现,以及气韵传承,有着外部形式特征和内在生命精神意蕴,那种“方园”的外部取势,以及上重下轻、上实下虚、上繁下简的表象与内在的深沉内敛、犷悍雄健、苦涩沧桑的神韵、美感,是传承有序的,也是同一文化渊源的引申与演绎;体现的是一种面对物象的形而上自由把握与创造;内心世界的丰富想像与现实生活的朴素存在融会贯通,把对生命的思索和深切意绪熔铸在文本的厚重结构之中。从本质上说,作为艺术观、艺术思维与艺术理念的“大写意”,它是反客观、反物性的,在偶然、随意和自由中,呼唤的是人类心灵深处潜在的大美精神和内在品质的复归。

相关报道:

·明星书画拍高价专业人士称是感情价

·光明书画一周:“地下”文物应不应该合法化
·明星书画频被拍出高价 专业人士称这是感情价
·梁永琳、王德水书画展在东京举行
·2012年中国书画等级考试报名启动 4月22日报名截止

  《关中正午》 200×190cm 2003年

  《晨妆》 68×68cm

  杨晓阳的艺术观和艺术实践,再清楚不过的表明,文化与艺术之间相互渗透和嬗递的前后关系,可以肯定,他在秦、汉、唐的艺术中寻到了精神慰藉和文化滋养。秦汉之际是儒家“大一统”思想占支配地位的时代,其艺术多以天人一体、顺势自然的宏大气势展开,景象开阔,夸张拙重,体量伟岸;汉代则更为宏丽铺陈,重象征、重意味;至魏晋,由于佛学东渐与道玄合流,人们更重性情追求和个性的自由舒展,文化艺术与佛禅交汇、渗透,艺术渐显为空灵与神似;当禅机、禅趣与禅理,渗透到唐宋艺术家笔下时,儒道佛进一步的结合,形成了中国艺术独有的禅意和化境,成为中国艺术以写意方式独重“神韵”的起点,“画境”进一步向“化境”转化,中国画的“画境”的困惑被解脱;写胸襟之意与写大美之意,在无羁绊中脱颖而出;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厚资源,使杨晓阳的艺术得以在温热的沃土中茁壮成长,可以说,这里是杨晓阳大写意艺术的出发点和精神源头,然后他又在新的高度上回归这里。

  杨晓阳的大写意理念与艺术实践,在对价值、精神的确认和重建中,显示出学术视野的开阔和探索的勇气与智慧。它为今天的中国画提供了一种现代价值的选择可能,并为此后的创作实践开拓了一个相当广阔的艺术空间,因此,他对艺术命题诘问、反思、阐述与实践,都给我们以启示,并超越了个人意义而成为我们所面对的共同命题和共同的艺术出发点。

  本文节选自徐恩存《价值重建与精神唤醒——杨晓阳“大写意”理念及其艺术实践》

  杨晓阳简介

  杨晓阳 1958年出生于陕西西安,1979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83年毕业,同年考上研究生,师从刘文西教授。198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主任。1993年被破格评为副教授,1994年出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1995年主持全院工作,1997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教授,2009年调任中国国家画院。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曾获得教育部授予的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三五”人才、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陕西省教育界“十大杰出新闻人物”、中央电视台2003年“东方之子”等称号和奖项。

  国画《沸腾的黄土地》获西德纽纶堡“第四届国际素描杰出三年优胜奖”;国画《黄巢进长安》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并长期陈列在古代战争馆;巨幅壁画《丝绸之路》陈列在北京八达岭“中国长城博物馆”,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全周画;国画《黄河的歌》获秦俑杯国际书画邀请展“金杯”;国画《终南竞秀》陈列中南海。

  曾出版《告别过去——杨晓阳作品集》、《速写教程》等,主编《西安美院五十年校庆作品集》、《西安美院中青年素描集》、《西安美院五十年论文集》等。徐恩存

  资料提供 / 中国国家画院 北京大唐国瓷艺术院

相关报道:

·明星书画拍高价专业人士称是感情价

·光明书画一周:“地下”文物应不应该合法化
·明星书画频被拍出高价 专业人士称这是感情价
·梁永琳、王德水书画展在东京举行
·2012年中国书画等级考试报名启动 4月22日报名截止

  《黄河的歌》 270×200cm 1983年

  《波斯迎亲》 185×160cm 1994年

相关报道:

·明星书画拍高价专业人士称是感情价

·光明书画一周:“地下”文物应不应该合法化
·明星书画频被拍出高价 专业人士称这是感情价
·梁永琳、王德水书画展在东京举行
·2012年中国书画等级考试报名启动 4月22日报名截止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