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图文:张尤篆书及篆刻

兰亭书童 2012-02-11 中华绘画 评论

相关报道:

·方寸印章 艺趣无穷——读恺风先生篆刻作品(图)

·访广东省工艺美术师徐绍奇:方寸之地 篆刻人生(图)
·中国现代书画篆刻大家诸乐三作品展杭州举办
·书法篆刻“国展”:争鸣中凝聚前行的力量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广西省举行

相关报道:

·方寸印章 艺趣无穷——读恺风先生篆刻作品(图)

·访广东省工艺美术师徐绍奇:方寸之地 篆刻人生(图)
·中国现代书画篆刻大家诸乐三作品展杭州举办
·书法篆刻“国展”:争鸣中凝聚前行的力量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广西省举行

相关报道:

·方寸印章 艺趣无穷——读恺风先生篆刻作品(图)

·访广东省工艺美术师徐绍奇:方寸之地 篆刻人生(图)
·中国现代书画篆刻大家诸乐三作品展杭州举办
·书法篆刻“国展”:争鸣中凝聚前行的力量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广西省举行

  湖北日报讯 图为:张尤近照

  图为:《千字文》局部

  图为:行百里半九十

  图为:夏(押印)

  图为:心是莲花(团扇)

  图为:苍龙阙角归何晚 黄鹤楼中醉不知

  图为:学非一师

  图为:金扇塘

  陈方既

  我以充实的审美感受向热爱书法的人们推荐这件出自一位女书家之手的篆书《千字文》。宏幅巨制,用11张4尺对裁宣纸横接,长达1166CM,从2009年的12月开始至2010年12月,历时13个月写毕,却神气十足,如一气呵成。

  当我观赏到这件名副其实的大作时激动不已、心潮澎湃,被这位站在身边、拖着几已落地的长辫、俨然还像大姑娘的女书家的创作热情和其振人心魄的成果深深感动了。

  以《千字文》为内容作真、草书的经常有。但是以这样大的篇幅写篆书,我确实是第一次见到。尤其是由青年女书家来写,这是既考验功夫和意志力,又是显示艺术修养和审美追求的事。作品的出色完成,实足以证明女书家在这几方面都是过得硬的。

  我一直以为:在诸体书法中篆书是最为特殊的。正、行、草书,学之者都有各体出现时的墨迹为范本可供一代代人学仿、临摹。唯独篆书不能。原因是:篆书墨迹,仅存在于古老的简牍。当纸张用作书写载体时,已是隶、真、草、行诸体通行,篆书退出实用性舞台了。明清时,历史上存在过的简牍篆书已不可得见。此时,由于有书家找到可以自己动手治印之石,才有了为治印而习篆的新历史。不过这时人们只能以古代金石之篆为范本了。这实际是借古代金石上的篆体,以时代人的理解和技能,以新的物质条件进行篆刻艺术创造。因为古人用以写篆的只是简牍,明清人能见到的仅是一些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如《石鼓文》之类的刻石,即都是墨迹的复制品。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都出自书简人之手,在青铜器物的泥模上作书,并非常务,字迹大,书写方式不同,不可能以一笔而就的书写完成,刻而后铸之迹,又经时光漫漶,所以虽称古篆,实际上于手书之篆已相去甚远。刻石之篆,也因同样道理,有当时流行之篆的架构,并无实实在在的书写效果。人们并不怀疑李斯等人书篆之能,但在石上写出比简上大百倍的字,一下不可能写得那么工整。即所成之篆并非书写而成,而是经本人刻意修整在刻工协助下完成的。

  这种篆势,对于后来有了艺术自觉、能借取其基本结构作个人面目风格追求者,确实大有发挥创造性的余地,从而促进古代篆书能有后来的发展,并带动了篆刻艺术的复兴,也使明清以来成就一批既得自古人又不重复古人面目的篆书家和篆刻家。

  不过这一现实也给当今有志借篆体作艺术创造的书家和刻手出了一道在新的实践中必须回答的难题:是沿着明清以来那些篆书家、篆刻家开辟的道路,按照他们既有的模式走下去,还是从并非古人笔下之迹却又是古人风神的金石书契汲取营养,作自己的创造?

  我以这个问题问张尤:思考过没有?是怎样认识和解决的?

  她给我的回答是:文彭、吴让之也好,黄牧甫、王福庵也好,包括民国以来的一些篆书、篆刻家也好,我都很尊重他们,努力从他们的艺术中汲取我感兴趣的东西,但我更喜欢古代金石书契上流露的那种古穆意趣。尽管这些并非手迹。我希望我的篆书有一种质朴、自然没有浮躁之气的清雅。我也努力从明清以来诸家之书中汲取营养,而不偏守一家。但我更希望有自己的纯朴,而不让自己变成他们。

  她说着这些话,眼睛里闪着自信的光芒:“我,从长远说,追求朴实、温润、娴雅……”。

  是的,我认真观赏了她体式大小不同的篆书,确实感受到她不求表面的浮华,但求自然流露的劲爽大方,秀而不媚,有一种内在的活力,经得起细品:

  所有的作品,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也可算是她的独特风格:用笔婉通有力,绝无做作。笔画直而有曲致,曲而有直劲,有乐感强烈的运动力度。确实是“我”写。是写“我”。写“我”的情怀,写“我”的气格,写“我”的审美境界,写“我”的艺术追求。是“书法”,更是“抒发”。结体生动自然,平奇互见,平中见奇,奇不失正。技能之用有如得“天然”的效果,严谨而不拘束,朴秀而不浮薄。大字沉实有气概,小字爽利不猥琐。

  她的印章也有一定的特色。设计独特,刻工精细,既得古风,又得新意。显然,印的成就得之于书,书的理解也帮助了印。从而使其书有金石气,印有秦汉风。不乏明清印人诸多方面的影响,也更有脱胎于秦汉玺印的古朴和作为一位女性作者的秀雅。

  张尤的成就不是偶然的,这既得力于她的天赋,有悟性,理解力强,更得力于她的良师的教诲引导。现任湖北省书协副主席的刘欣耕先生就是她的老师,她也曾得到老篆刻家杨白匋的指点。她勤奋而且执着,具有多方面文艺才能,兴趣广泛,音乐、美术都有不一般的表现。(本版书法篆刻均为张尤作品)

  编者配诗

  张尤印象

  书有金石气,印追秦汉风。

  偶然佳兴至,刀下跃鱼龙。

?

相关报道:

·方寸印章 艺趣无穷——读恺风先生篆刻作品(图)

·访广东省工艺美术师徐绍奇:方寸之地 篆刻人生(图)
·中国现代书画篆刻大家诸乐三作品展杭州举办
·书法篆刻“国展”:争鸣中凝聚前行的力量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广西省举行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