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书画同源之我见

兰亭书童 2012-02-11 中华绘画 评论

相关报道:

·开心!晏济元书画涨了 当心!赝品比真品还多 图

·著名画家杨耀先生诗书画印欣赏
·品藏悟语:《猫戏图》书画情怀
·翰墨传情 天津市书画家拍卖画作扶贫助困(图)
·董其昌的书画艺术及其作品行情

  湖北日报讯 图为:荷莲清净乃佛心

  图为:扇面两幅

  徐谷春

  “书画同源”一说,是对中国书画传统属性的一种描述方式。应该说,是中国传统艺术审美观、传统民族文化的特点,造就了书画艺术之间,既相对独立发展,又在技艺上相互渗透的密切关系。

  有人说,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与画在我国文化史上,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它们相互融洽、达到审美共识时,便能构成一幅完美的艺术品。当我们翻开历史的画页,赏析那些传统经典时,你就不难找到答案:诗的意境在画的描绘中互为交融;款拔的安排在整体构图空间得以协调依存;印章的应用在画面上如飞来之石,恰到好处。这些从形式到内容的整合,让诗书画印在整幅作品中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诗书画的结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拼接过程,是书画家综合素养上升到某一高度时的具体反映。书画家通过长期的创作实践,悉心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总结,从感性上体会出一种诗的意境,再把诗的情趣与作者的内心境界展现于画面。因此,书画家常常把题诗、款识、印案等艺术手段,当成对原创画面的一种补充及气氛烘托,使自己的创作更加完美。

  单从书法、篆刻、绘画这三种艺术门类的发展轨迹看,它们之间虽有“同源”一说,然而,这三种门类艺术的发展空间和历史价值,有相对独立,且并行发展。

  书画技巧源于笔墨功夫。这也是造成书法和绘画相互“联姻”的条件。

  传统的中国书画艺术表现方式,多重文人气质的感性色彩,讲求内心情感的外露,且长于书以表性、画以状物、其创作过程往往在不经意间,通过对画面的一皱一擦、一点一拂、一干一湿、一烘一托,就能获得强烈的效果对比和视觉感观上的冲击力。然而们无论是书家的以书寄情,还是画家的以物托志,从本质上讲,都离不开“笔墨功夫”这一前提条件。(本版绘画均为徐谷春作品)

?

相关报道:

·开心!晏济元书画涨了 当心!赝品比真品还多 图

·著名画家杨耀先生诗书画印欣赏
·品藏悟语:《猫戏图》书画情怀
·翰墨传情 天津市书画家拍卖画作扶贫助困(图)
·董其昌的书画艺术及其作品行情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