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203幅疑似黄宾虹墨宝现身 若为真迹值上亿

兰亭书童 2008-07-16 中华绘画 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疑似黄宾虹先生真迹的203幅画稿,日前在东阳市巍山镇的收藏爱好者徐富华家中现身。


  这些画作以课稿和散页的形式留存,共计有两本《朴存课稿》、两本未题写书名的课稿和19幅散页。朴存,是黄宾虹先生的字。按照一般的理解,课稿是指书画家平常作功课时所画的作品。此前,黄宾虹的课稿出现极少。



  虽然尚未经过专家的鉴定,但有着30多年收藏史的徐富华凭借自己的收藏经验和对黄宾虹的研究极为自信地断定:“这些画作的真实性毫无悬念。”



  了解市场行情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这些画作确实是黄宾虹先生的真迹,其价值可能上亿元,数量之多也足以在国内收藏界引起轰动。



  实物



  徐富华是东阳市人民医院巍山第一门诊部的一名医生。7月11日傍晚,他在家中给我们展示了他收藏的所有画稿。



  四本课稿中,题有“朴存课稿”字样的两本规格都是13.8厘米×20.5厘米,是专业人员所装订的线装簿,较为考究。其他两本一本为24厘米×13厘米,另一本为24厘米×19厘米,装帧较显粗糙,是同样大小的宣纸画稿,合在一起,穿四个洞,然后用线装订起来。四本课稿中的每一页均单独成画,虽然纸质陈旧灰黄,但基本保存完好。有两本课稿的纸张上还可见如针孔或蚯蚓状的虫蛀痕迹。



  19幅散页的规格稍大,其中最大的一幅是44厘米×24厘米,上有“宾虹”落款。



  203幅画稿均是黄宾虹最为擅长的山水画,风格一致。部分画稿盖有大小不等的印鉴,共计有“宾虹”、“黄质”、“黄虹”、“虹亭”、“黄”、“黄宾虹”、“予向”、“虹若”8种。据考证,这8种印章都是黄宾虹曾经使用过的。另外,有少部分画稿题有“宾虹”两字落款。


来历


  徐富华是如何得到这些画稿的呢?



 


  受其岳父———《新民晚报》老记者应任京的影响,徐富华从1977年开始收藏。每到上海、杭州、金华等地,他必定要去逛逛古玩市场。因家人都在上海,他去得最多的就是上海城隍庙、文庙的古玩市场。30多年下来,徐富华已收集了不少名人书画和金石玉印。去年6月28日,本报6版曾报道过他所收藏的刘海粟案头资料,其中包括一份刘海粟先生亲手撰写的生平作品列表。



 


  2004年,上海城隍庙的古玩市场处理一批旧书,划成一堆一堆地卖。徐富华买下了其中一堆,装进三大麻袋运回东阳。随后,他利用从医间隙,从旧书堆中淘出了那四本黄宾虹课稿和19幅散页。但五年来,徐富华先后遭遇前妻去世、自己身患癌症等种种波折,没有心思理会自己的收藏。



 


  引起徐富华注意的是6月22日本报4版《澳洲女博士追寻黄宾虹到金华》一文。看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女博士罗清奇钻研黄宾虹的绘画艺术20年,准备撰写《黄宾虹艺术史》,徐富华立即想到了自己收藏的画稿,他认为:“大师的这些墨宝,完全可以弥补黄宾虹研究中的某些缺憾。”



 


  渊源



 


  让徐富华确信自己收藏的这些画稿是黄宾虹真迹的一个重大理由,是其中一本《朴存课稿》封面的题字:“古歙汪韫辉题于潭渡故里。”



 


  黄宾虹(1865~1955)虽然出生于金华,在金华长大,但安徽歙县潭渡村才是他的故乡。从1876年回歙县应童子试开始,他在故乡陆陆续续生活了30余年。



 


  而汪韫辉在歙县历史上确有其人。歙县名人资料中有记载:汪培玉(1860~1944),字韫辉,号谷如。同治元年(1862)随父桂亮从婺源迁徽城。承父业,搜寻古歙砚,先仿造,后创新,在歙砚上精雕人物、花卉、动物图案和格言,爱者争购。后在徽城开设“汪义兴”店,又挂牌“翰香室砚庄”,主营歙砚,兼营宣纸、报纸。工隶、篆书,擅篆刻,有印谱两册存世。



 


  徐富华在查阅了众多资料后推断,黄宾虹在潭渡时与汪氏家族交往颇多,汪氏曾赠送给他金石玉印,而作为答谢,黄宾虹很可能回赠以课稿。



 


  在徐富华看来,他所收藏的画稿充分体现了黄宾虹画作“黑、密、厚、重”的特点和高超技艺。按照他的推断,这些画稿应是黄宾虹中年以后的作品。



 


  疑点



 


  徐富华认为,无论是从纸张的陈旧度、相当自然的虫蛀痕迹还是从画作的风格上来分析,这些画稿“真实性毫无悬念”。



 


  7月12日,记者带着部分画稿的照片,请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一位老教授查看。



 


  经过与黄宾虹画册上的作品仔细比较,这位教授指出画作“笔法看上去有点老”,但同时提出了几个疑点:一是“宾虹”两字题款似乎不像黄宾虹真迹,且题款位置好像不妥;二是以照片中的画作来看,似乎稍显松散,不够凝练,气势上似有差距;三是几枚印章与画册上可供参照的印章相比似有差异。



 


  当然,因是课稿,也不排除印章和题款由后人所加的可能性。“要辨别真假,只有请杭州的王伯敏、童中焘两位先生了。”这位教授说。王伯敏和童中焘先生都是研究黄宾虹的专家。



 


  据了解,东阳当地媒体刊发了“黄宾虹墨宝现身”的消息后,7月11日当天,已有20多人通过电话找到徐富华,希望看画买画。但徐富华表示不会轻易卖画:“收藏是我的爱好,更是我的精神追求。我只是希望这些画稿能为罗清奇教授写作提供一些帮助。”

Tags:真迹   墨宝   疑似   现身   上亿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