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几年前赴台湾展出时曾受到损坏,而最近,这一著名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再次受到了损坏,不过,这一次并非在外地展出,而是在自家展厅内———故宫武英殿书画馆一直进行的“故宫藏历代书画展”上周二突然闭馆一天,对外宣称是因为内部装修,而据中国文物网引述一位知情者的消息,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其中展出的一件国宝文物———五代董源的《潇湘图卷》原迹被展柜上方的滴水淋湿,致使受损处裱纸开粘,受损部位正好在画幅核心部位的舟船上。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谢辰生昨天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连说几声:“太可气了!”并称这完全是人的原因。
犯了书画保存的大忌
《潇湘图卷》的作者董源是五代时期著名画家,在中国艺术史上影响深远。他的存世真迹极少,目前国内仅有三件,《潇湘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夏山图卷》藏上海博物馆,《夏景山口待渡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此次受损的《潇湘图卷》是故宫收藏的唯一董源真迹,属于一级甲等文物。据中国文物网报道,故宫书画展柜中的滴水来自展柜上方的空调换气口,属于设计缺陷。其实类似问题在这种展柜上还有很多,如展柜背板紧贴暖气,导致冬季展览书画时出现文物变形或折裂现象;又如展柜开关装置不合理,摆放和收起文物时,很容易造成损伤。虽然相关方面曾向上级反映有关问题,但改进有限,隐患仍旧存在,这次滴水事故更是犯了书画文物保存的大忌。
据称,事故发生后,有关方面并没有通报全院惩办相关责任人,使相关部门人员引以为戒,以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也没有采纳专家提出的暂缓几天展览这件文物的正确建议,而是简单处理后又匆匆将其摆放到展柜中。故宫博物院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北京媒体采访时承认了《潇湘图卷》在展览时因滴水的原因受损,并表示此事已经处理,滴水系加湿器产生,目前该加湿器已经关闭,但具体情况不方便透露。
文物保护缺乏有效监督
尽管一些文物专家称《潇湘图卷》所遇情况通过技术手段不难修复,但一种观点认为,故宫的这种做法违反了《文物法》的有关规定,暴露了故宫博物院个别人对文物保护不负责的态度。联系此前发生的多起文物事故,其处理方式都是尽量缩小知情范围,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那些损坏文物的相关责任人仅处以扣奖金、写检查等不痛不痒的处分,之后仍继续留在文物保管部门工作。这说明故宫的文物保护工作存在严重漏洞,相关法规形同虚设,起不到预防事故发生的作用。
一些文物专家称,这次重大文物损伤事故再次证明了目前博物馆文物保护缺乏制度上的有效监督和领导问责制度,并希望有关部门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查处损害文物的行为。
管理漏洞与人素质相关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谢辰生昨天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故宫出现这样的事故让他备感震惊和意外。他表示,故宫尽管是收藏国宝级文物的重镇,但并不归国家文物局管理,而是隶属国家文化部,“文化部管得并不多,大多的情况下故宫处于‘三不管’。”他认为,故宫目前管理上的漏洞与人的素质有很大关系。
“和一些地方博物馆缺少经费不一样,故宫的文物保护经费完全是没问题的,这次事故我可以说完全是人的问题,没展出前,所有的条件、隐患都要一项一项检查,故宫完全可以做到,但偏偏就出了事故,这不是人的问题是什么?”谢辰生表示,博物馆场所的制度建设需要强化,而其中,人是第一位的,文物保管场所所做的应当是“安全第一”,要做到这一点,人的素质尤其需要提高。
“我早就说过,易损的文物不要来回乱动,但他们就是不听,还经常把一些文物送出国展览。”谢辰生说。
◇背景
保管条件恶劣三成馆藏文物受损
1978年随曾侯乙编钟一起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战国青铜器“九鼎八簋”2000年展出时因湖北博物馆布展时的“豆腐渣”工程而全被砸损,此后湖北省博物馆原馆长舒之梅、原副馆长唐刚卯等被提起公诉。国家文物局多年前曾进行过我国首次大规模文物普查———“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结果让人触目惊心:由于保管条件恶劣,全国约有30%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有由“物质文化遗产”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危险(物态消失,只留下档案,或者连档案也没有),而现在,这一问题并未得到多大的改善。
据参与这一调查的北京化工大学教授许淳淳介绍,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珍贵文物———青铜人面具,正在遭受“青铜病”的严重侵蚀:“对青铜器来说,‘青铜病’的危害是最大的,这种病就是青铜器的局部形成了腐蚀形态,号称是青铜器的癌症。‘青铜病’可以不断深入到青铜器的内部进行腐蚀,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还没有找到根治它的办法。”
在馆藏文物“大户”首都博物馆中,收藏着不少珍贵的书法作品,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中不少也患上了各种“疾病”,,有一件清代书法家翁方纲的《临华山碑》,长560厘米、宽122厘米,从库房取出时就发现残损严重,整件作品从上到下竟有5条通裂缝,小一点的裂纹更是数不胜数。
不少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博物馆除了藏品损毁严重的问题,在管理上存在藏品资源状况不清、资源利用率不高、专业文博人才不足等“硬伤”,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都无法满足需求,导致部分博物馆展示和服务水平偏低。
猜你喜欢
- 2015-03-17 中国在全球艺术市场的份额继续回落
- 2015-03-17 沈阳故宫首次展出86件中国古代铜镜
- 2015-03-17 中国画都·潍坊艺术百家学术邀请展
- 2015-03-17 继往开来——2015中国版画家邀请展
- 2015-03-17 沈阳故宫首次展出86件中国古代铜镜
- 2015-03-17 民间收藏者现日本旧地图 证明钓鱼岛非日属
- 2015-03-17 盘点世界收藏界的中国风(图)
- 2015-03-17 行家称红木家具收藏未来热点是酸枝
- 2015-03-16 林语堂: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
- 2015-03-16 血铸丰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北京邀请展征稿
- 搜索
-
- 12-02德国的大师艺术
- 12-02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 12-02诗情画意李可染
- 12-02罕见的晚清名人书法
- 12-02米勒的写实世界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4-14王朔撰文忆亲家朱新建:曾因怕尴尬不想见他(图)
- 03-31四川电视台《巴蜀画坛》:何开鑫翰墨人生
- 03-27邓化鸣携手梦晓为田子坊顾仁源画展作主持
- 03-03走进周鹏飞的书画世界
- 29711℃徐悲鸿生平
- 12196℃陈德宏花鸟画作品欣赏(一)
- 9462℃宋代名家山水画(一)
- 9208℃一尘不染的郑板桥
- 7496℃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7127℃宋代名家山水画(二)
- 6609℃宋美龄的山水画
- 6541℃吴冠中水墨画欣赏
- 6028℃宋代名家山水画(四)
- 5981℃范曾白描人物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一)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二)
- 05-27王叔晖工笔人物画《西厢记》(16幅)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三)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二)
- 03-08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一)
- 03-07唐寅山水作品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二)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