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齐白石——中国画当代转型的回望石

shxw 2007-10-10 画闻 评论

     9月16日是中国画一代大家齐白石逝世50周年的日子。中国文联、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美协在湖南湘潭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湘潭)齐白石艺术节,全国各地也举行了很多欣赏齐白石艺术成就、缅怀齐白石艺术历程的文化活动。这位艺术大师在公众眼中,永远是一副拿手画虾、对生活中的小情趣充满好奇、对社会黑暗绝不“买账”的睿智老者形象,幽默风趣而又安然自在。而他怀着一颗童心看待时事、看待人生、看待乡情民趣所走过的艺术道路,也被当代中国画家和研究者们看作是中国画在20世纪向当代转型的重要环节。

    在20世纪早期中西艺术的诸多争论声中,有些人主张中西融合,有些人要求以西润中,而齐白石所走的是另一条道路。他不排斥吸纳西方文化,但在艺术创新上,却坚持植根于民族土壤,一方面努力摆脱清代以来因袭模仿之风,另一方面又努力继承古代的优良传统,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利用中国文化中极具生机活力的民间艺术和乡土文化来滋养自己的创作,促使笔下的画面呈现出新的风貌,从而也促进了当代文人画的转型和发展。

    中国美术馆学术一部主任陈履生说,和明清文人画家们不同的是,齐白石本身就是个平民百姓,他所画的都是平民百姓自身的生活与感情,所以他看待民众是站在平视的视角上。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刘曦林认为,齐白石在继承吴昌硕、赵之谦传统的基础上,将业已转型至市民趣味的文人画加入乡土情趣,无论是在情思还是在笔墨色彩上,他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实践。

    很多书画界人士认为,齐白石“老顽童”式的创作方式值得提倡。美术理论家郎绍君表示,像《不倒翁》这样的人物画,一方面表现了画家用曲笔展现社会不平的功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齐白石的幽默与童趣,他把事物的正反、表里、庄谐融为一体,让适当的漫画手法和妙趣横生的诗歌相得益彰,把严肃的东西以玩笑的轻松态度揭示出来,使人在愉悦之余感到艺术家盱衡世事的洞察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说,像《小鱼都来》这样的水族画,画的是诱鱼上钩,却表现了钓鱼孩童内心的希冀与欢乐。他的很多作品,都可以看到一种儿童的天真和纯朴的乡情溢于笔墨之外,童心与乡情又是异常地紧密纠结在一起,这种创作倾向古已有之,但通过齐白石的作品而成为中国画中不可或缺的方面。

    正是因为齐白石对乡情的眷恋和对生活中一切事物都怀有极大的兴趣,使得他的选材突破了单纯民间艺术、工匠画和文人画的界限。这个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充满感情的“老顽童”将山水、花鸟、鞍马、水族、人物、神怪、传说、戏文……都拿来纳入画中。可以说,齐白石笔下“世间无物非诗画之料”,他把生活中一些最普通、最常见的东西画出来,用幽默的笔调让平常的事物凸现艺术的魅力,这种创作方式在今天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显得极为可贵,而在这方面当代中国画家的探索显得还不够深入。

    刘曦林认为,当代中国画家在艺术语言的感染力方面和找到塑造画面气氛的特殊风格方面还有待加强。固然,我们可以从形式上模仿齐白石的作品,找到其创作核心为我所用;但如果没有他穷尽毕生精力与热情扎根于乡村的天趣童心,没有他用特有的幽默笔调处理方寸之间画幅的创作方法,就不会体现出作品浓郁的乡情民趣和内在美,中国画的当代转型也就无从谈起。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