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艺术西方 / 正文

红色题材油画成市场新宠 珍品藏家惜售

兰亭书童 2007-08-06 艺术西方 评论
         近代油画留给重庆人最深印象的作品大概是罗中立的《父亲》。但那不过是上世纪70年代的作品。在此之前的一二十年里,近代油画在大众脑海中,几近空白。

  大多重庆的油画收藏爱好者,会在周末时到中兴路和三峡古玩场淘宝,油画迷老姜便是其中一员。不过,老姜关注的油画比较“偏门”,仅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色题材系列油画。


  作为中国现代美术史的重要一环,红色题材指1949年至1976年间描绘革命领袖和英雄题材、具备中国当代最具时代特征的美术作品。从最近几年的拍卖来看,这个界定有所延伸,反映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初期的油画作品,更是以其饱满的激情、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优秀的绘画语言成为拍卖场上的抢手货,许多作品都在百万元以上成交。


  1995年,著名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以603万元的天价拍出;2005年,陈衍宁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以1012万元、高出估价3倍成交,创下中国油画在国内拍卖的最高纪录。


  重庆收藏协会副会长唐肇新分析认为,“红色题材”作品,作为一个时期的缩影,见证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另外,独特的艺术特色也是“红色题材”颇受青睐的原因。


  为了收藏此类油画,老姜几乎倾尽家财。据悉,目前他已经收藏50余幅作品、7个系列,包括重庆城市变革、农民翻身做主人等系列。老姜表示,自己的收藏系列虽然广泛,但都有缺陷,因此从不在外展示。


  老姜面临的问题正是重庆红色油画市场的缩影。据记者了解,目前重庆市面上出售的红色油画藏品中,有相当部分属寻常之物。据唐肇新透露,纵观整个市场,自2003年以来,解放初期收藏品的流动量明显减少,藏家都在等待行情看涨,不会轻易向外抛售。拍卖公司方面也表示,经过这些年的发掘,这类藏品的征集已进入了困难时期。


  老姜认为,红色油画投资者不可盲目追求市场热点,而是应该从时间、题材和品质入手,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具有投资潜力的藏品,并将它们搜集成套。“简单地说,从一个专题深入,收藏到精品的机会多一些,升值空间才会大大提升。”

Tags:惜售   珍品   新宠   油画   题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