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专家称南京有望成“世遗”

兰亭书童 2006-07-06 画闻 评论
目前中国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惟有山西的平遥和云南的丽江两个城市是遗产城市。专家认为,这与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代表的身份极不相称,何况这两个城市是因地处偏远或经济欠发达才幸存下来的,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曾经起到过重要作用的众多都城无一入列,而我国的遗产城市数量不如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甚至还不如墨西哥、捷克这样的国家多,实在让人遗憾。昨日,是南京明孝陵成功“申遗”三周年的日子,在由南京大学、中山陵园管理局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研究所、孝陵博物馆承办的“第二届世界遗产论坛——世界遗产与城市发展之互动”专题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文化与自然经济学研究专家徐嵩岭教授在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在中国众多的古都中,南京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古都型世界文化遗产,令与会者备感振奋。 

  徐教授一个月前在南京进行遗产调研,在一家饭店吃饭时,被告知这里就是当年著名的老虎桥监狱,让徐教授深为惊讶和惋惜。作为我省走出来的专家,徐教授对城市遗产长期关注。徐教授指出,在中国的古都中,西安、开封、洛阳、北京等在现代化建设中已失去了古都的历史风貌,虽然一些城市正在复原一些历史街区,但因为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这些城市大伤元气,已很难成为遗产城市。而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的文化遗产资源相当丰富,不仅明城墙格局依旧在,尤其是作为中华民国的首都,按照完整科学的城市规划来建造,大量优秀的民国建筑作为当年首都的见证,今日格局依然存在,反映国家机器的遗产相对完整,而老虎桥监狱就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作为民国街道标志的林阴道及部分民居也是民国初期的城市标志。因此,南京作为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或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型时期的古都代表,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第一个古都型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虽然现在还达不到,但再过几十年,最多一百年,南京绝对可以入围世界文化遗产,当然,这也取决于我们保护的力度。 

  徐教授还特别指出,梧桐树作为行道树,特别能体现民国时期南京的文化特征,而且是活态文化,可以作为行道树方面的文化遗产,因此不能把法桐树当成一般的绿化树来看待而随意砍伐。要尽可能地整体性保护,当然因城市建设伐掉一些也是无奈之举,但千万不要随意改植其他树种,因为法桐树在南京的文化中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Tags:南京   专家称   有望   世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