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2005年11月27日随着元青花“锦香亭”大罐以4716万港元落槌拍卖的成功,预示着中国艺术品市场开始步入调整期。而在同年7月与“锦香亭”人物大罐题材和尺寸都一模一样的“鬼谷子下山”图罐却以2.3亿元人民币拍出,虽说“锦香亭”在品相上要稍逊色于“鬼谷子下山”,但前者却以后者四分之一的价位成交,不得不令人深思。
最能反映中国艺术品市场风向和充当其主角的近现代书画特别是当代“名家”书画,在2003年底至2005年的两年“井喷”中出现的许多怪现象,应该深思。一是中青年画家的价格超过了历史上“大家”的价格,在世的小人物甚至超过去世的大人物。新金陵画派除傅抱石以外,全国稍有一些知名度的山水画家其价位均超过宋文治、亚明、魏紫熙。他们根本不把像董欣宾这样的大家放在眼中。二是书画家热衷于当官。坐上某个位子,往往成为画价上升的一个砝码。三是当不了官的“著名书画家”挖空心思利用现任的政府官员来包装自己,利用企业集团包装自己,而不把功夫用在写字作画上。更有甚者,年龄不大,画品不高,却巧妙地利用家乡政府或企业为己树碑立传,建纪念馆,目的不言而喻。四是工笔改写意,两技皆不工。夜以继日,千幅一面。据说仅2005年中国不少画家创收都以数百万、千万元人民币来计。是什么原因呢?这是一些民营企业主踏入艺术品市场像炒股一样炒字画,抓住一个画家一订就是300张、500张。五是市场规律被破坏,一般商品的市场规律应该是围绕着供求关系,其价值、需求量上下波动。而在2004、2005两年中书画市场完全变成“卖方”市场,只要有头衔,只要是“名人”,不愁卖不掉。画家们不但把自己的精神产品当成了一般商品,也违背了中国画创作的基本理念。这些作品也必然变成垃圾。六是艺术品市场(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假画太多。有的拍卖行假画占10%—20%,更甚者达70%—80%,假画多,成交率却很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满足了一部分送礼人的需要。结果是假亦真来真亦假,得利的当然是造假、卖假的人。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市场庞大,鱼龙混杂。据说温州人计划拿7000亿元投入艺术品市场,当然令书画家兴奋得彻夜难眠。然而,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人们不会忘记1997年的邮市,10月份之前一片繁荣,热气灼手。10月国庆刚过,一片萧条,冷气彻心,至今还没有喘过气来。再说5年前的股市全线飘红,成就了多少个百万、千万富翁,可是好景不长,尽管采取了好些措施,至今也是元气不还。
从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的2.3亿元人民币到元青花“锦香亭”的4716万港元;从2005年春季拍卖行的火热到2005年秋季拍卖行的冷清,再看2006年陆续进行中的春季拍卖,就可以断言:中国艺术品市场已进入了一个调整期。笔者曾经参加过2005年11月28日江苏拍卖总行的一次书画拍卖,那种冷清的场面就像掉进冰窖中,一会儿少一个,一会儿又少几个,最后连拍卖师说话都是有气无力。之所以说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有以下几个理由。一、作为市场主角的近当代书画市场,特别是那些在2004年和2005年玩得最欢,价位扶摇直上的当代“著名画家”,社会需求下降,价格下滑。比如当代一个著名画家价格是每平方尺2万元,但在浙江市场一万元一尺的真品随处可见。再比如,画界一些重量级人物的价格按去年的价格出售已无人再买。尽管他们自己不肯降价(因前2年赚足了钱,所以宁可不卖也硬撑着不降价),但市场是无情的。二、买家出价低,逐步走向理性。市场不再是一边倒的“卖方”市场。三、拍卖行的估价较以前贴近实际(指真品)。表现为:中青年优秀作品的价格上提:“著名画家”的作品价格下调。四、市场逐渐看重了画家的艺术品位。五、除了中国当代书画作品以外,油画、瓷器、玉器、文房四宝、“文革”文物、杂件古玩等等价格较为平稳且稳中有升。六、消费者再不会以媒体的宣传、某个人的大肆渲染、企业集团对某个人的刻意包装或某画家与某领导的合影等作为自己收藏的参照物,而是去看书学习,研究思考。这些都说明,中国艺术品市场确实进入了调整期。
进入调整期后,哪些艺术品将被重视,并列入收藏之要呢?
第一,中国书画在保真的前提下,优秀中青年的高品位的艺术精品被重视。所谓高品位,就是高境界、高学术性、高深的笔墨功夫的作品。在此基础上,那些风格独特,有自己语言符号的人,更应该是收藏的重中之重。
第二,油画精品将被人们普通重视。当今有名气的中年油画家的作品价格动辄也在百万元以上,是一般收藏爱好者所不能承受的。而那些有发展潜力的艺术品位高没有什么大名头的油画家的作品倒是要引起充分的注意。
第三,当代的工艺美术精品将走高。景德镇的艺术瓷仍将是收藏界重点关注的对象,拿瓷器来说,如王锡良、陆履峻、李峻。随着故宫博物院等一些大的艺术收藏机构对景德镇艺术瓷的收藏,其他人名作价格将稳中有升。其他的工艺美术作品如宜兴的紫砂壶、扬州的玉器、四大名绣以及锡绣、顾绣、各式雕刻件、水晶作品、高难度剪纸作品等等,凡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因具有一定难度)和具有艺术美的创作品都会在调整期受到重视。收藏工艺美术精品有一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注意,即有许多挂着大师头衔的人实际作品品位较低,并不值得收藏。还要注意的是有许多看上去很精到的作品实际是剽窃别人的,也不值得收藏。
第四,具有文物价值的艺术品价格将会有较大攀升。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稀缺性决定了具有文物价值的“老东西”必将成为调整期艺术品市场的宠儿。如古代字画、青铜器、唐金银铜器、宋元明清官窑器、民窑瓷器精品、历朝历代玉器、明清家具、文房四宝、民国浅降彩及珠山八友瓷绘作品、明清紫砂壶、寿山昌化的印章石料,不胜枚举。
第五,“文革”艺术精品将以它的特殊历史价值被收藏界列为重点收藏对象,价格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增长。“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将以其特殊性质和政治性被重重写上一章。许多精神产品被定为“文革”文物而不许出国。所以“文革”时期集体创作(即使是个人创作也不署名)的油画、版画、国画,毛泽东像章、“7501”日用瓷器、特殊内容的大小报、邮票及各种工艺精品等等都将受到重视。“文革”时期由于人的收藏意识差,即使发行量大的东西,至今存留量也极少,更不用说艺术精品了。
在调整期,热爱艺术品的收藏爱好者,将调整好自己的思想,逐步走向理性。那些在2004、2005年呼风唤雨的企业主也将会用社会历史性、科学技术性、文化艺术性去衡量自己的收藏活动和收藏品。五年以后更多企业将有新的接班人,由于他们文化程度高,富于理性而能实现诸如高层次修养所决定的文化收藏活动。这是我们应该看到的第一点。
应该看到的第二点是在与国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同时,也将国外艺术品市场规范化的种种操作带到国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诚信第一、艺术第一的理念也必将深入人心。
第三点是随着调整的深入,一些人还将陆陆续续地交学费买垃圾,但应该看到3—5年后他们将交足学费,正式毕业,完成一个从不懂到懂的历程。到那时我国艺术品市场将步入理性化发展轨道。
第四点是画廊和拍卖行吃了卖假和拍假的苦果后,随着文化产业的改制也会重振旗鼓。
有人说,中国书画价格和西方油画相比差距很大,不承认2004、2005年“井喷”泡沫。笔者不承认这一观点。我们承认国画与外国油画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西方的艺术品市场较成熟,人们很理智,决不会以官论画,以官定价。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还刚刚起步,市场不成熟,消费者也不成熟,我国的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而片面要求国画的价格和国外油画相同这是脱离实际、脱离发展规律的想法。从历史角度考虑价格,中国画必将以较高的价格走向世界。从这一点上思考,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是一大进步。
最能反映中国艺术品市场风向和充当其主角的近现代书画特别是当代“名家”书画,在2003年底至2005年的两年“井喷”中出现的许多怪现象,应该深思。一是中青年画家的价格超过了历史上“大家”的价格,在世的小人物甚至超过去世的大人物。新金陵画派除傅抱石以外,全国稍有一些知名度的山水画家其价位均超过宋文治、亚明、魏紫熙。他们根本不把像董欣宾这样的大家放在眼中。二是书画家热衷于当官。坐上某个位子,往往成为画价上升的一个砝码。三是当不了官的“著名书画家”挖空心思利用现任的政府官员来包装自己,利用企业集团包装自己,而不把功夫用在写字作画上。更有甚者,年龄不大,画品不高,却巧妙地利用家乡政府或企业为己树碑立传,建纪念馆,目的不言而喻。四是工笔改写意,两技皆不工。夜以继日,千幅一面。据说仅2005年中国不少画家创收都以数百万、千万元人民币来计。是什么原因呢?这是一些民营企业主踏入艺术品市场像炒股一样炒字画,抓住一个画家一订就是300张、500张。五是市场规律被破坏,一般商品的市场规律应该是围绕着供求关系,其价值、需求量上下波动。而在2004、2005两年中书画市场完全变成“卖方”市场,只要有头衔,只要是“名人”,不愁卖不掉。画家们不但把自己的精神产品当成了一般商品,也违背了中国画创作的基本理念。这些作品也必然变成垃圾。六是艺术品市场(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假画太多。有的拍卖行假画占10%—20%,更甚者达70%—80%,假画多,成交率却很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满足了一部分送礼人的需要。结果是假亦真来真亦假,得利的当然是造假、卖假的人。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市场庞大,鱼龙混杂。据说温州人计划拿7000亿元投入艺术品市场,当然令书画家兴奋得彻夜难眠。然而,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人们不会忘记1997年的邮市,10月份之前一片繁荣,热气灼手。10月国庆刚过,一片萧条,冷气彻心,至今还没有喘过气来。再说5年前的股市全线飘红,成就了多少个百万、千万富翁,可是好景不长,尽管采取了好些措施,至今也是元气不还。
从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的2.3亿元人民币到元青花“锦香亭”的4716万港元;从2005年春季拍卖行的火热到2005年秋季拍卖行的冷清,再看2006年陆续进行中的春季拍卖,就可以断言:中国艺术品市场已进入了一个调整期。笔者曾经参加过2005年11月28日江苏拍卖总行的一次书画拍卖,那种冷清的场面就像掉进冰窖中,一会儿少一个,一会儿又少几个,最后连拍卖师说话都是有气无力。之所以说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有以下几个理由。一、作为市场主角的近当代书画市场,特别是那些在2004年和2005年玩得最欢,价位扶摇直上的当代“著名画家”,社会需求下降,价格下滑。比如当代一个著名画家价格是每平方尺2万元,但在浙江市场一万元一尺的真品随处可见。再比如,画界一些重量级人物的价格按去年的价格出售已无人再买。尽管他们自己不肯降价(因前2年赚足了钱,所以宁可不卖也硬撑着不降价),但市场是无情的。二、买家出价低,逐步走向理性。市场不再是一边倒的“卖方”市场。三、拍卖行的估价较以前贴近实际(指真品)。表现为:中青年优秀作品的价格上提:“著名画家”的作品价格下调。四、市场逐渐看重了画家的艺术品位。五、除了中国当代书画作品以外,油画、瓷器、玉器、文房四宝、“文革”文物、杂件古玩等等价格较为平稳且稳中有升。六、消费者再不会以媒体的宣传、某个人的大肆渲染、企业集团对某个人的刻意包装或某画家与某领导的合影等作为自己收藏的参照物,而是去看书学习,研究思考。这些都说明,中国艺术品市场确实进入了调整期。
进入调整期后,哪些艺术品将被重视,并列入收藏之要呢?
第一,中国书画在保真的前提下,优秀中青年的高品位的艺术精品被重视。所谓高品位,就是高境界、高学术性、高深的笔墨功夫的作品。在此基础上,那些风格独特,有自己语言符号的人,更应该是收藏的重中之重。
第二,油画精品将被人们普通重视。当今有名气的中年油画家的作品价格动辄也在百万元以上,是一般收藏爱好者所不能承受的。而那些有发展潜力的艺术品位高没有什么大名头的油画家的作品倒是要引起充分的注意。
第三,当代的工艺美术精品将走高。景德镇的艺术瓷仍将是收藏界重点关注的对象,拿瓷器来说,如王锡良、陆履峻、李峻。随着故宫博物院等一些大的艺术收藏机构对景德镇艺术瓷的收藏,其他人名作价格将稳中有升。其他的工艺美术作品如宜兴的紫砂壶、扬州的玉器、四大名绣以及锡绣、顾绣、各式雕刻件、水晶作品、高难度剪纸作品等等,凡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因具有一定难度)和具有艺术美的创作品都会在调整期受到重视。收藏工艺美术精品有一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注意,即有许多挂着大师头衔的人实际作品品位较低,并不值得收藏。还要注意的是有许多看上去很精到的作品实际是剽窃别人的,也不值得收藏。
第四,具有文物价值的艺术品价格将会有较大攀升。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稀缺性决定了具有文物价值的“老东西”必将成为调整期艺术品市场的宠儿。如古代字画、青铜器、唐金银铜器、宋元明清官窑器、民窑瓷器精品、历朝历代玉器、明清家具、文房四宝、民国浅降彩及珠山八友瓷绘作品、明清紫砂壶、寿山昌化的印章石料,不胜枚举。
第五,“文革”艺术精品将以它的特殊历史价值被收藏界列为重点收藏对象,价格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增长。“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将以其特殊性质和政治性被重重写上一章。许多精神产品被定为“文革”文物而不许出国。所以“文革”时期集体创作(即使是个人创作也不署名)的油画、版画、国画,毛泽东像章、“7501”日用瓷器、特殊内容的大小报、邮票及各种工艺精品等等都将受到重视。“文革”时期由于人的收藏意识差,即使发行量大的东西,至今存留量也极少,更不用说艺术精品了。
在调整期,热爱艺术品的收藏爱好者,将调整好自己的思想,逐步走向理性。那些在2004、2005年呼风唤雨的企业主也将会用社会历史性、科学技术性、文化艺术性去衡量自己的收藏活动和收藏品。五年以后更多企业将有新的接班人,由于他们文化程度高,富于理性而能实现诸如高层次修养所决定的文化收藏活动。这是我们应该看到的第一点。
应该看到的第二点是在与国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同时,也将国外艺术品市场规范化的种种操作带到国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诚信第一、艺术第一的理念也必将深入人心。
第三点是随着调整的深入,一些人还将陆陆续续地交学费买垃圾,但应该看到3—5年后他们将交足学费,正式毕业,完成一个从不懂到懂的历程。到那时我国艺术品市场将步入理性化发展轨道。
第四点是画廊和拍卖行吃了卖假和拍假的苦果后,随着文化产业的改制也会重振旗鼓。
有人说,中国书画价格和西方油画相比差距很大,不承认2004、2005年“井喷”泡沫。笔者不承认这一观点。我们承认国画与外国油画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西方的艺术品市场较成熟,人们很理智,决不会以官论画,以官定价。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还刚刚起步,市场不成熟,消费者也不成熟,我国的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而片面要求国画的价格和国外油画相同这是脱离实际、脱离发展规律的想法。从历史角度考虑价格,中国画必将以较高的价格走向世界。从这一点上思考,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是一大进步。
- 上一篇:网络书画杂志《品味水墨》第三期
- 下一篇:城市雕塑呼唤个性和灵气
猜你喜欢
- 2015-03-17 书画艺术品投资将迎来新的转折点
- 2015-03-17 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2015-03-17 全球顶级收藏家格局发生新变化
- 2015-03-17 新进藏家如何面对火热拍卖行情
- 2015-03-17 广彩被误解为大红大俗 拍卖市场“非主流”
- 2015-03-17 兔年金银币市场更精彩
- 2015-03-15 中国艺术品价格上升空间还有多大
- 2015-03-15 “亿元时代”下的艺术品收藏
- 2015-03-15 2011年艺术品收藏热点预测
- 2015-03-15 钱币市场五大板块剖析
- 搜索
-
- 03-04中国书法杂志
- 01-222015年《国画收藏》杂志征稿启事
- 10-08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 在天津美术馆隆重开幕
- 09-17四川美术家协会2014年创作基地工作会在自贡召开
- 09-12于丹:教师应多拿笔写字
- 09-03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展区复评结果
- 08-29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版画展区复评入选名单
- 06-24居大宁水墨鸭进驻全聚德展览馆
- 05-29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 在联合国总部开幕
- 05-16第四届 孤山证印 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征稿启动
- 7328℃被禁74年,“淫画”流落异乡
- 6101℃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单
- 4374℃“大师风范——陆俨少画展” 在江苏省美术馆隆重开幕
- 4347℃第九届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宝安展出
- 3772℃“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揭晓
- 3339℃武强抢救年画古版百余块
- 3130℃韩国《金昌烈画展》开幕
- 2849℃七十余幅民国洋画亮相刘海粟美术馆
- 2618℃首届全国美术教师作品展获奖名单
- 2424℃《百年巴金》大型画集出版
- 02-12中国美院昨日开考 考生达9500余人质量优于往年
- 06-06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单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