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篆刻 > 印学杂记 / 正文

封泥,始于东周,盛于秦汉。封泥不仅具有非同寻常的考古价值,更具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魅力。
      秦汉时的信件不是纸质的,而是竹简,封泥就是盛放竹简的木盒上,印有字样,用于表明寄信人身份的泥质凭证,多用青泥。封泥的正面是印文,背面有绳迹,形状不定,大多是不规则圆形,少数呈方形。它不是印章,而是最早用印的痕迹——保留了大量秦汉官印的钤痕的珍贵实物。
      封泥的艺术价值首先在于它是图章之源,其外部形状和篆刻形式,到现在基本上还在沿用。由于当时封泥基本上是官府用于公文往来,所以刻得很规整,字的密度差不多,必须四平八稳,正正规规,为后世的印章树立了典范。其次,封泥的价值还在文字方面。封泥上的字体多用篆书。秦统一六国,文字上通用篆书,汉承秦制,官府的封泥上使用的也是篆书。在改用隶书的汉朝,篆书是普通百姓看不懂的,这样做就显示出了官府印章的神秘与威严。其三,封泥盛于秦汉,隋唐以后,纸张盛行,替代了简牍,印色取代了泥,封泥丧失了它的社会功能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历史之悠久,使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且封泥出土较晚,直至清末,才开始被篆刻家借鉴,当时只出土了500多枚。
      封泥的边缘很有意趣,是当时钤印时无意形成,加上年代久远,泥质干燥变形而成,并非有意的艺术创作,却形态各异、姿态万千,更给人一种率真、稚拙的美感。细细品味封泥上的篆刻,秦风汉韵,顾盼呼应,偶有只言片语相识,便令人浮想联翩,会心一笑。与人们想象的不同,封泥出土的并不多,很多封泥出自边远的地域。
- 上一篇:吴昌硕墓志铭全文
 - 下一篇:任尔东西南北风----高申杰篆刻赏析
 
猜你喜欢
- 2015-03-17 黄宾虹先抑后扬的百年艺术之旅
 - 2015-03-17 书画艺术品投资将迎来新的转折点
 - 2015-03-17 中国在全球艺术市场的份额继续回落
 - 2015-03-17 “异曲同工:18世纪中法古代家具艺术展”在港举行 图
 - 2015-03-17 国博邀网络名人领略中外艺术
 - 2015-03-17 “异曲同工:18世纪中法古代家具艺术展”在港举行
 - 2015-03-17 “异曲同工:18世纪中法古代家具艺术展”在港举行 图
 - 2015-03-17 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2015-03-17 全球顶级收藏家格局发生新变化
 - 2015-03-17 新进藏家如何面对火热拍卖行情
 
- 搜索
 - 
        
 
- 01-28印泥的收藏和使用
 - 08-15中国四大名砚简说
 - 08-15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二十 许雄志
 - 08-13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九 张弓者
 - 08-08巴林石玛瑙冻的形成与保养知识
 - 08-08端砚著名坑洞有哪些?
 - 08-08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八 葛冰华
 - 08-05当代篆刻二十家系列评论之十七 陈国斌
 - 08-04端砚名家:陈洪新
 - 08-04浅谈篆刻的运刀
 - 6855℃篆刻常用章法要领
 - 3061℃篆刻讲座:章法分布50例(一)
 - 3032℃印章名称
 - 2843℃篆刻讲座:章法分布50例(二)
 - 2838℃民族精神的一种范式:金石精神——篆刻艺术意识形态论
 - 2482℃篆刻工具
 - 2277℃篆刻刀法
 - 1506℃刘源篆刻作品选登
 - 1459℃篆刻入门基础知识
 - 1426℃战国朱文官玺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