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历史上有三件最具有学术价值意义的作品,那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被世人奉为天下三大行书。其价值意义不仅是创新问题,是意境问题,也就是学术价值问题。也就是说能体现书家的思想感情与精神世界的作品,才是真正具有学术价值意义的作品。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即书法史上有不曾创新的书家,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仍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历史地位的。元人赵孟頫即是这样的例子,因为元代是一个歧视汉民族、泯灭汉文化的时代。从历史的层面来看,他为传播二王经典帖学、挽救汉民族文化艺术而放弃了书法的创新而为后人所青睐,赵孟頫很好地把握了历史给予他的机遇。再者,现代书家沈尹默,他之所以被称作大家,是因为他继承传播二王经典法帖。因为民国时期碑学笼罩着整个书坛,帖学式微,沈尹默率先垂范二王帖学,使整个书坛沉寂多年的帖学苏醒过来,为现代乃至当代学习二王经典帖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使二王帖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其同时期的书家白蕉,从艺术层面讲,其书法较沈尹默略胜一筹,但历史没有赋予白蕉如此的机遇。也就是说,任何一件艺术品或一个艺术家,都要根植于历史文化的大环境下去思考,要从书法史的高度去分析这些现象,才能彰显其学术地位与历史意义。
元代之后,虽然有不少书家涉猎二王书法经典,但无论从字形上还是从法度上都与二王经典法帖有一定的差距,明清时期真正达到元代二王水平的几乎没有。只是到了上个世纪初,由于照相技术与科技的发展,书家学习书法的条件有了较大的改观,出现了如沈尹默、白蕉这样的帖学大家,其书法才与二王书风相接近。之后,沉默几十年的书坛又热闹了起来,尤其是八十年代之后,各种法帖资料不断涌现,但真正把二王书法学得逼真的几乎无有。九十年代初,张羽翔发现这是当代书坛创作的空白,他抓住了这个机遇,学习二王经典法帖,并一举成功,他的作品荣获四届中青展一等奖。他的创作填补了当代书坛二王书风的一片空白。应该说,他的创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若没有张羽翔对二王经典法帖的实践先行,也不会有后来的跟随者陈忠康、王义军。陈忠康是在张羽翔学习二王法帖启示之后,对二王经典书法的反复实践,是学习二王书法的成功者,他比张羽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意义在于把二王经典进行了深化,告诉人们,二王经典并不神圣。王义军师从陈忠康,并没有死守其师的僵化模式,而是较其师更经典与深化。他的聪明之处在于变二王小字为大字,拓开了二王书法的创作空间,当代书坛多年来的理想终于实现了——二王书法的大字作品横空出世,王义军的意义在于,他用大字写二王,打破了长期以来二王小字不能放大的闭塞理念。
从当代书法来看,碑学领域有着较大的创新空白,尤其是碑帖融合的书风创新空白更大,虽有少量碑帖融合的书法作品,但不够成熟。当代书坛碑帖融合的书风较少,在这一领域中有创造力的书家较少,所以我们更应该把目光放在碑帖融合的这一学术领域中。从上世纪初民国时期出现的一些碑帖融合的大家,如沈增植、吴昌硕、齐白石、于右任、林散之等,至当今以来几乎很少有碑帖融合成功的书家出现,即使有,多数书家创作还是停留在表面上,缺少古意和新意。所以当代书家应该在碑帖融合的领域中做文章,思考如何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
历史上任何一位书家也不是单靠书法赢得历史地位的,而理论的识见往往起着巨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术也包含着一种科学态度,它使我们不至于走错路或走弯路,尤其是有抱负的书家,如果想要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能与深厚的学养,更要有超人的识见,以学术的高度视野与科学态度不断审视与调整自己的书法创作,方能有所创新,赢得历史的承认。
从学术层面来说,机遇对每位书家来说都是公平的,能否把握历史赋予的机遇,取决于书家是否具备超人的识见和对当代书法创作的自我把握。当代书坛应该是一个流派风格纷呈、多元化创作的格局,但今之书法缺少原创性与学术价值。因为帖学层面的书法创作仍然是重复古人,粗糙无华,无创新之意,缺少经典之作;碑派书法更是毫无生气,几乎是旧辙重蹈;碑帖融合的书风甚少。当下书法创作的状况,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创作的学术空白。
一味地临摹、泥古,而缺乏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削弱了书法的创新精神。我们应该汲取前人的书法营养,吐故纳新,彰显时代的精神,形成自家风格并成为时代的经典,由此,才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这就是艺术的原创性。
- 上一篇:毛国典:国展评审唯一的标准——要传统
- 下一篇:王彬子孙墓志的撰者不等于书者
猜你喜欢
- 2015-03-17 邱振中:探索书法的可能性
- 2015-03-16 林语堂: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
- 2015-03-16 赵涌在线重推艺术找家3月当代艺术专场
- 2015-03-16 2015深圳当代中国画邀请展开幕
- 2015-03-15 弘一法师书法印章文稿欣赏
- 2015-03-15 艺术品市场起伏:艺术区内中国式生存法则
- 2015-03-15 于右任书法作品流传广 拍卖市场伪作多
- 2015-03-15 “红色画作”拍卖受追捧 《幸福渠》4592万元高价成交创记录
- 2015-03-15 “红色画作”拍出4592万元高价创记录 图
- 2015-03-15 《幸福渠》创“红色经典”拍价新高
- 搜索
-
- 03-17浅谈元画的风格及技法
- 03-17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03-17方楚雄:接续花鸟画文脉
- 03-09张大千笔下的仕女画:庄严与世俗
- 03-04冯钟云:笔墨之中的灵韵与自由意志
- 03-02章庭钰——中国画坛十大巨擘献礼两会
- 02-10谭贵清——中国当代十大巨擘献礼全国两会
- 02-06中国古代书画名迹的著录
- 02-06禅画与文人画的区别
- 02-06周昉《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孤本反映仕女形象特征
- 20712℃王羲之如何写成天下第一行书?
- 10446℃书法与乐趣
- 9121℃书法还能坚持多久?
- 780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6523℃漫谈故宫藏晋唐宋元书法名画
- 6167℃楷书卢中南
- 5796℃书法(行草)歌
- 5647℃我国邮票上的书法艺术
- 5571℃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 5401℃中国山水的审美境界
- 06-1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11-06吴门书派概述
- 10-22忆启功 写启功 学启功
- 09-26苏州园林书法略说
- 09-24揭姓历代书家
- 09-21帖学五人谈
- 09-19历届兰亭书法节回顾
- 09-19古代绍兴书家概述
- 09-17现代书法今昔谈
- 09-13论法帖中的避讳现象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