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林毓民:写字课、书法课的是是非非

兰亭书童 2012-03-06 软笔书论 评论

写字课、书法课的是是非非

——兼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 林毓民
㈠问题的提出 汉字书写,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毛笔书写艺术、毛笔实用书写、硬笔书写艺术、硬笔实用书写,分别称为书法(毛笔书法或软笔书法)、毛笔字、硬笔书法和写字。作为学校汉字书写课程名称的是书法和写字。在高等学校称书法课,在中小学称写字课。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在1990年、1998年、2002年先后下发的有关中小学汉字书写的文件,都是采用“写字教学”、“写字课”的提法。 这就是近二十余年我国汉字书写课程的一些基本状况。以上种种说法也是人们经过较长时期逐渐形成的共识,其中有的是约定俗成的,有的是由上级部门提出后渐渐被社会和广大群众最终认可的。 然而,2011年8月26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却突然采用“书法教育”的提法,而且明确指出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应安排1课时“书法课”,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让我们首先简要回顾一下“写字”、“书法”等概念产生和演变的过程。   ㈡书、书法 我国先民创造汉字,最初只为实用。书写汉字是种实用技能。6000年前的原始汉字即具有相当的艺术性,发展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已是成熟的汉字,被公认为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滥觞。“汉字书写艺术”产生了,但与作为技能的“汉字实用书写”共用一个名称:“书”。 据《周礼》记载,西周的儿童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称为“六艺”。艺,指技能;书,是书写,与“射”(射箭)、“御”(驾驭车马)等都是实用技能。 东汉末年,“汉字书写艺术”已经开始脱离实用而成为独立的艺术,可是与“汉字实用书写”共用一个名称“书”的状况仍未改变。“书法”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但是仍指汉字书字,即汉字书写的方法,至于用“书法”表达“汉字书写艺术”的概念,则始于清末,因为“汉字实用书写”并没有产生新的名称,因此,“书法”和“书”一样,依然用来表达“汉字书写艺术”和“汉字实用书写”这两个概念。   ㈢书法课、毛笔字、写字课 新中国成立前后,小学生普遍用毛笔写字,许多地方的小学设置有“书法课”,教写“毛笔字”(主要是大字),虽然小学生能达到一定艺术水平的是少数,但所临字帖是颜、柳、欧、赵,称“书法课”,还是名实相符的。这与画得再难看上的课仍称“美术课”、唱得再难听上的课也叫“音乐课”一样,字写得不好,只是“初级阶段”,上的课还是“书法课”。 五十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大发展、文化大普及,社会上扫盲运动轰轰烈烈,教育顺应形势, 便将“书法”直译为白话“写字”,“书法课”就改称“写字课”。这个时期,除作文必须用毛笔抄写,其他学科作业都用硬笔(主要是钢笔)书写了。“写字课”也渐渐削减毛笔字的分量,硬笔字的习练得以不断加强。这种情况延续到七、八十年代之交,毛笔字最终退出实用领域,也基本退出写字课堂。同时,社会上却勃然兴起“毛笔书法热”。“书法”一词渐被“毛笔书法艺术”所独占。1978年的《现代汉语词典》对“书法”的解释便是“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其中后一句是“书法”的狭义,前一句是“书法”的广义,包含其他民族的文字书写艺术。西方在15世纪前也有书法,但后来失传了,只剩下中国书法传承至今。而在我国民间口语中,“毛笔字”倒是个更大的概念,既包含毛笔实用书写,又包含毛笔书写艺术的“书法”。

Tags:书法课   是是非非   写字   林毓民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