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我从未临写过小楷,但心仪久矣。
我喜欢魏晋人的萧散飘逸的风流韵致,亦喜欢隋唐人的敦煌写经,因为那种不假修饰、任运无碍的气质实在令人赞叹。
我的小字大多抄写佛经、禅诗,那幽远难尽,不可揣摩的意境往往将我引入澄明莹澈的喜悦之中。
因而,在我的心间,小字的书写成为我日常劳碌之余的休歇“游戏”,我的心此时能全然放下,随着点画的撇脱而自由浮翔。
禅宗乃“心性”之学,最讲“以心印心”,心只有处在明澈的虚空方能映现物的真谛,因而“去蔽透莹”成了吾人修艺证道的根本。窃以为,小字的书写更能隐显吾人艺术的灵性,吾人的灵慧妙心往往在那方寸之间被揭示出来,在那巴掌大的纸面上有一种“幽微的闪烁”直抵吾人心性的渊深。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吾人眼里,扬起一微尘——大地就在其中,一朵花开,宇宙随而产生。由此可悟“小中见大”方得小字三昧,吾人艺术最讲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即禅家所谓“一车兵器,不如寸剑伤人”。写小字要见气象是殊难的,就如写大字“致广大”又“尽精微”才能见境界。又若作文,只言片语内显万古圣贤之心才是达人智者的襟怀,写小字的理儿与此无异吧!
前几天,李世南先生和我在听月斋谈天,以为真正的艺术品不在大小,而在于是否“经典”、“耐看”、“作到位”。
我想,这一片一片的纸片儿便是我的“一片心”——以心印心的“心印”,犹如我不成体统的“日记”一样,它是我心灵的印迹,尽管它离“经典”十万八千里,“耐看”、“作到位”于我亦是心余力绌的事了,但我喜欢里边的朴实无华、自由自在,这绝非矫情。

一了书迹
- 上一篇:明末清初草书“偏极”形式探究——以傅山为中心(中)
 - 下一篇:再谈书法与写字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3-17浅谈元画的风格及技法
 - 03-17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03-17方楚雄:接续花鸟画文脉
 - 03-09张大千笔下的仕女画:庄严与世俗
 - 03-04冯钟云:笔墨之中的灵韵与自由意志
 - 03-02章庭钰——中国画坛十大巨擘献礼两会
 - 02-10谭贵清——中国当代十大巨擘献礼全国两会
 - 02-06中国古代书画名迹的著录
 - 02-06禅画与文人画的区别
 - 02-06周昉《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孤本反映仕女形象特征
 - 20712℃王羲之如何写成天下第一行书?
 - 10446℃书法与乐趣
 - 9121℃书法还能坚持多久?
 - 780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6523℃漫谈故宫藏晋唐宋元书法名画
 - 6167℃楷书卢中南
 - 5796℃书法(行草)歌
 - 5647℃我国邮票上的书法艺术
 - 5571℃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 5401℃中国山水的审美境界
 - 06-1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11-06吴门书派概述
 - 10-22忆启功 写启功 学启功
 - 09-26苏州园林书法略说
 - 09-24揭姓历代书家
 - 09-21帖学五人谈
 - 09-19历届兰亭书法节回顾
 - 09-19古代绍兴书家概述
 - 09-17现代书法今昔谈
 - 09-13论法帖中的避讳现象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