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我生于天府山区,看惯万岁枯藤,静听修竹松风,云间雾里,便有灵根。30年前,始临帖描红。20年前,用心翰墨,“死心塌地”并“私定终身”。虽得上辈遗传,却不敢妄称家学。幼年习字,只求工整。风华正茂之年,放弃梦想,入城求学。不意撞入书坛,改变命运轨迹,纯属意外!10年前,八方见爱,初享浮名。
我习书,从柳诚悬端楷入,得其端庄生动。颜鲁公雄强正大,合我心意。其间,偶见两汉隶书,欣喜若狂。从教之后,节衣缩食,广购图书,废寝忘食,奠定技法基础,初通八法体系。后得前辈李代煊、侯开嘉、赵廷凯、陈鸿枢诸先生耳提面命,良师点拨,识见俱长,顿开茅塞,始悟“技进乎道”。由于思绪发达,由书及画,作诗行文,阐论刻印,人皆戏称“齐头并进”,实则博而不精。临池遣兴,碑帖遣怀,笔墨相亲,爽心畅神,其乐无穷!
先贤锲刻,令我痴迷;秦汉篆籀,耗我青春;端雅真楷,使我心静;风流行书,让我神飞。旁人美我“博学多才”,其实是庞杂无绪。近年,着意隶书,费心研求。隽秀如《乙瑛》、清爽如《史晨》、圆劲如《曹全》、朴拙如《张迁》、方硬如《鲜于璜》、奇肆如《广武将军》、古厚如《五凤刻石》、《莱子侯刻石》等均有涉猎,于隶书一体,遂有“原始积累”。后见简牍,喜其自然之态,乐其起收之痕。大凡汉碑,难悟机巧,迎刃而解,腕力见长,书事渐进。
我的气质,动而乏静。作书长枪大戟,失之浮滑,锋芒毕露。师友多有提醒,但积习难除,大抵可谓“字如其人”!一日,突发“叛经离道”之想:方者使圆,圆者使方;细者使粗,粗者使细。心到处,手尝试,不意暗合冬心横粗竖细之法,去其直露,化合汉碑,留其朴厚;融通简牍,添加意趣;辅以篆籀,增其古雅,渗入行草,增加灵动。多方杂糅,博观略取,别开生面。
我乃“下里巴人”,深爱书法,不敢高标自许!书海茫茫,要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实在太难!前行路上,碑简惠我,翰墨畅神,当求索不止!
- 上一篇:繁简字知识问答(十七)
- 下一篇:白砥临古·行草篇(十五)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