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乙瑛碑》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也称《汉鲁相请置百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153年)立。石在山东曲阜孔庙,隶书,碑高7尺8寸5分,广3尺7寸。18行,每行40个字。碑末刻有后汉钟太尉书,宋嘉祐七年(1062年)张稚圭按图记。现存最早拓本为明初本。
《乙瑛碑》是汉隶中较为规整和成熟的隶书之一。所书笔法清晰,骨肉匀适,波磔分明,结体扁方整齐,端庄凝重,体态动人,点画粗细分明,充分体现了毛笔用笔的玄妙。书写中注重轻重变化,方圆兼备,稳重大方,活泼多姿,对后世影响很大,被誉为“汉隶之最”。
《封龙山碑》
《封龙山碑》也称《封龙山颂》。东汉延熹七年(164年)10月立。在河北元氏西北45里王村山下。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为元氏知县刘宝楠访得,移置城中文清书院。隶书,15行,每行26个字。碑高6尺7寸4分,广3尺8寸5分,字径2寸余。有翻刻本。上海书画出版社《篆隶》(中)收入。
《封龙山颂》是东汉杰出的隶书之作,体势气魄宏大,用笔遒劲豪放,具有独特的阳刚之美。细品赏,用笔以篆籀笔意出入,雄强浑劲,写出了毛笔起伏的动律之感,并具有一种运动不息的气势。尤为可贵的是,它能雄放而含蓄,自然而不失规矩,生动地体现了它的个性与特色。从众多的汉隶中,它不仅具备隶书特有的形制与法度,同时更具备艺术之旨趣与特性。在汉隶中亦属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之一。
《石门颂》
《石门颂》全称《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也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年)11月刻。摩崖隶书,20行,每行30、31个字不等,王升撰文。石现在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石高9尺9寸,广7尺7寸。北京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石门颂》是当今书法界极为推崇的汉碑杰作。所书高古而奔放,苍劲而雄浑,行笔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其灵秀、苍浑、洒脱、奔放集于一体,笔笔坚忍不拔,雄强浑穆,然结体布势,也是自然质朴,无丝毫雕琢排布之痕,它不仅具有放荡不羁的风神,而又具有雄迈豪宕之气概,令人赞叹称绝,视为至珍。
- 上一篇:创作的表现形式
- 下一篇:繁简字知识问答(十四)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8-13薛元明:谈结字
- 08-13薛元明:笔法杂谈
- 08-08行草书法技巧
- 08-08陈忠康谈国展创作——国展创作三步走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超武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张建会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 08-08名家谈国展创作——陈海良
- 08-05薛元明谈入帖
- 08-05临帖层次把握与书体的过渡及兼容
- 37432℃《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29686℃书法的“狂狷美”
- 26430℃怎样临习《宣示表》
- 25577℃图说书史 行书
- 23451℃楷书10讲:临池偶得——谈谈学习楷书的体会
- 22476℃行书第二章第四单元:笔顺
- 18700℃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 16748℃楷书10讲:永字八法——谈谈“永”字八法
- 16643℃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四)
- 16500℃临摹——学好书法的必由之路
- 05-21怎样临习《宣示表》
- 10-29《灵飞经》帖的笔法(七)
- 10-10柔韧兼备 沉着轩昂——王献之《地黄汤帖》
- 09-21白砥临古·小楷篇(八)
- 09-18白砥临古·小楷篇(二)
- 09-17感悟《争座位帖》
- 09-17米 芾 与 大 草
- 09-13读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09-11浅析米芾行书作品的章法
- 09-10《灵飞经》帖的笔法(六)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