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学堂 > 书法入门 / 正文

篆 书

shxw 2007-10-16 书法入门 评论

《天发神谶碑》

    《天发神谶碑》也称《天玺纪功碑》、《吴孙皓纪功碑》。俗称“三段碑”。世传为皇象书。三国吴天玺元年(267年)7月立。碑石原在江苏江宁天禧寺,后移筹思亭,又移尊经阁、县学。石呈圆幢形,环而刻之。宋时已断为3段。篆书。上段21行,每行5字,诏遗1行6字,大吴1行6字。中段17行,每行7字。下段存10行,每行1至3字不等。共存200余字。清嘉庆10年(1805年)3月毁于火,拓本遂难得。故宫博物院有宋拓本。

    《天发神谶碑》,以隶法入篆,字势雄伟,气度非凡,用笔皆用方笔,如快刀切玉,沉着痛快,具有强烈的震撼气度与大将风范,在汉碑中独具风格,无有二者,故一直被书法界所称颂。


《祀三公山碑》

    《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碑文起首云:“□初四年”。清翁方纲考为东汉元初4年(117年)刻。清乾隆39年(1774年)为元氏县令王治岐在元氏县城外访得。今在河北省元氏县西北封龙山下。书体在篆隶之间,亦称“缪篆”。共10行,每行17字至20字不等。碑高6尺9寸5分,广2尺5寸。山东滕县有翻刻本。上海书画出版社《篆隶》(上)收入。

    《祀三公山碑》体象古拙,蜾扁与缪篆相糅合,通篇茂密缠绵,纯古遒厚,亦方亦圆,亦篆亦隶,既具趣味性,又具装饰之美,别具风采。

《三体石经》

    《三体石经》也称《正始石经》。书者有多说,三国魏刻石经。无年月。据《魏书》、《晋书》记,《石经》立于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年)。石原在河南洛阳太学前。曾佚。自光绪21年(1895年)起,不断有残石在洛阳一带出土。内容有《尚书》、《春秋》。分别归周进、马衡、徐森玉诸家及日本京都藤井民所藏。《尚书》残石今在西安碑林。《石经》每字以古文、小篆、隶书三体书之。成都有摹本。上海书画出版社《篆隶》(下)收入。

    《三体石经》是一件法度规范、不逾绳墨的三体作品,其古文与篆书也不例外,脉络清晰,笔法完整,结体严正,其目的在于教学师范,艺术格趣自然就削弱不少,故只能作为“标准”篆书欣赏。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