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蔡国强作品《危险的书:自杀烟火》(2008)
“漂浮的水泥章鱼”小组作品《钉子之书》(1992)
小野洋子作品《葡萄柚》
威廉·布莱克作品《天真和经验之歌》
吉纳维芙·赛勒作品“Map ed Veveiis”
朱洁树 编译
当今世界的重要艺术家——因各种艺术形式闻名于世——开始关注书籍的时候会发生怎样的情况?而今的书籍是古罗马时代的产物,在印刷术流行之后普及到千家万户,而今其地位受到电脑屏幕和电子文本的挑战。艺术家的作品以种种不同形式呈现,书卷、摄影、雕塑或装置。他们探讨书籍除了传递信息以外还有哪些功能。
“艺术家书籍”(artists’ books)是由艺术家制作或构思的书籍。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英国泰特美术馆(Tate)、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等关注现当代艺术的艺术机构中都有不少艺术家书籍的收藏。
V&A博物馆下属英国国家艺术图书馆的资深策展人罗万·华生(Rowan Watson)曾经组织了与此主题相关的展览“纸上血:书籍的艺术”(Blood on Paper: The Art of the Book),他在同名画册中写道:“在我们接触、打开书籍之前,它的物理形式、视觉特征就向人们传递着信息。几个世纪以来,书籍象征着一种生活,它被视为权威的代表,也让人稳居于定义之中。而今,我们不再能够清晰地归类。”他同时提及萨缪尔·贝克特在关于《芬尼根守灵夜》的一篇文章中的话:“整洁的标签蕴含着危险。”
这句话也许是合适的开场白,因为贝克特的文本同样带领读者回到定义之初,迫使他们重新审视文字和图形的意义。
有些艺术家偶尔会利用书籍进行创作,另一些艺术家则专注于书籍这一媒介,同样也有插画家、排印员、作家、诗人、印刷者等人会参与其中。很多艺术家书籍是自己制作的,也有一些是与小型出版社合作的,或者是一组艺术家集体的产物,通常这类书籍的数量都是有限的。艺术家书籍尽管保持了书籍的传统形式,但也被视为一种艺术,或者成为书籍作品。
人们对“艺术家书籍”的理解常常仅限于艺术家配画的著名作品,知名艺术家常常和知名作家合作出书,或者他们会根据经典作品进行创作,再由专业出版社出版发行。通常这类作品都是图像和文字的融合。
早期的情况确实如此。从中世纪时期开始,艺术家与书籍便有了联系,他们会在文字手稿中留下许多绘画作品。威廉·布莱克的《天真与经验之歌》是一部典型作品。
在20世纪之交,法国人特别重视插画,许多出版社会邀请艺术家创作插画,当时的艺术家也留下了很多石版画、铜版画或者木版画的插图。马蒂斯、毕加索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设置了一个国际标准,供后世艺术家模仿、超越。这种标准可以大规模推广吗?罗万·华生认为,大部分作家和艺术家配对推出的出版物常常是僵化的作品,该图书馆收藏有大量这类图书,也是全英国收藏有最丰富艺术家书籍的机构。
二战以后,出版社推出了大量传统的“艺术家书籍”。除此以外,杜布菲(Dubuffet)的《填窗》(La Lunette farcie)和伊里亚兹特(Iliazd)为纪念达达运动而创作的《未知文字诗歌》(Poésie de mots inconnus)展现了书籍如何呈现多样的艺术化思维。
居伊·德波(Guy Debord)的“反书籍”《回忆录》(1959)汇集了大量取自报纸、杂志的文字片段,间或是丹麦艺术家阿斯格·尤恩(Asger Jorn)泼洒其上的色彩,将一次活生生的袭击封装在一本书里——该作品与当代世界的相关性,使得艺术家保罗·麦卡锡(Paul McCarthy)在2002年作品《屎栓》(Shit Plug)中重做了这件作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瑞士-德国艺术家迪特尔·罗斯(Dieter Roth)和美国艺术家埃德·拉斯查(Ed Ruscha)创作的观念作品能被视为“艺术家书籍”的奠基之作。
埃德·拉斯查等人制作的粗陋的出版物是对于精致印刷的反动。为了完整呈现对于艺术的理念,他们避开了身处其中的画廊、艺术出版网络。《26个加油站》(Twenty Six Gasoline Stations,1962)呈现了拉斯查归家旅程中26个加油站的照片,以1美元的制作成本,这些书籍在超市里卖给顾客,也许让购物的公众对于艺术产生了些许困惑,但这件作品得到了观念艺术和极简艺术领域的热情回应。
激浪派艺术家同样对书籍这个媒介非常感兴趣。小野洋子在1964年出版的《葡萄柚》(Grapefruit)被称为1960年代观念艺术的里程碑。书中每篇都是艺术家的“指令”,艺术家以诗歌一般的语言写下它们,读者可以遵循这些指令,完成多种多样的行为艺术作品。
艺术家书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流行,类型不断丰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艺术家都运用这种形式进行表达。他们运用的技术非常多样化,既有传统方式,也有各种实验性的尝试,有的运用凸版印刷,有的完全利用手工制作,有的使用电脑生成图像,另一些人通过复印机复制作品。
当代艺术领域同样有不少艺术家创作着与书籍相关的作品。
达明·赫斯特制作了13个书柜——以耶稣和他的十二个门徒命名——里面装着他的“新宗教”作品,随后他出版了同名书籍。书籍同样是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和理查德·朗(Richard Long)钟爱的艺术媒材。
艺术家常常是文本最好的翻译者,从中世纪至今始终如此。巴尔蒂斯笔下的《呼啸山庄》(1993)和宝拉·雷戈的《简·爱》(2003)是对于文本的绝好图像化呈现。与此相对,路易斯·布尔乔亚的呈现则令人惊奇。
山姆·弗朗西斯(Sam Francis)和美籍华裔艺术家丁雄泉的画册《一美分生活》(1 ¢ Life)将阿斯格·尤恩、安迪·沃霍尔等人的版画作品汇集在一起,艺术家作品围绕着文字“舞动起来”。
书籍有独立于文本、图像的功能——很多人珍藏一本书,只为了留存一份记忆。皮埃尔·勒库里(Pierre Lecuire)诉诸于纸莎草这种最为传统的书写媒介:神秘的图形仿佛建筑支撑起宏伟的文本之都。杰夫·昆斯原本只是要为自己的作品做一本画册,结果画册本身成为了独特的“艺术品”。
从各种各样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书籍依然是艺术表达方式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 上一篇:圆明园管理处:"文物流散"是历史遗留问题
- 下一篇:苍蝇事件:艺术批评的社会危机
猜你喜欢
- 2015-03-18 湖南藏家藏名匾626块 有从厕所牛栏抢救
- 2015-03-17 看好收藏品升值潜力 天津市民爱上收藏
- 2015-03-17 收藏书画作品的“门道”
- 2015-03-17 国内收藏会所鱼龙混杂 多打高端招牌牟利
- 2015-03-17 全球顶级收藏家格局发生新变化
- 2015-03-17 武汉砚台9成以上是赝品
- 2015-03-17 广彩被误解为大红大俗 拍卖市场“非主流”
- 2015-03-17 古董相机是原始股 经典徕卡相机两年价翻倍
- 2015-03-17 假金瞄准收藏市场 选购黄金需谨慎
- 2015-03-17 《国邮史诗》首发 填补小型张全套收藏空白
- 搜索
-
- 03-18铁杆球迷“趣评”足球改革方案
- 03-18湖南藏家藏名匾626块 有从厕所牛栏抢救
- 03-18古董镜头 发烧新宠 2010年10
- 03-17从配角到藏市宠儿 茶器——品茗千年雅韵
- 03-17跟风暴涨之后 黄龙玉近期短炒行情正在降温
- 03-17厦门最大水晶石:重达200多斤 开价130万
- 03-17藏市“黑马”将军罐 青花将军罐收藏价值高
- 03-17端砚在拍卖市场量价齐升 媲美鸡血石及田黄
- 03-17古砚身价风生水起 2010年09月
- 03-17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1342℃密云57座古墓被盗掘一空 19万平米古墓发掘完毕
- 551℃仿清早期若深珍藏款盖盅鉴赏
- 341℃长江石价格炒高喊价300万 上千人江边淘宝
- 330℃国内元青花拍卖不温不火
- 319℃“瓷片族”工地捡瓷 提醒瓷片收藏要有主题
- 300℃战国刀币
- 221℃中国龙大银章发布会北京举行 图
- 210℃80后90后藏家怀旧 收藏变形金刚游戏卡
- 197℃奥运钞疯涨500倍 纪念币没这么火
- 197℃买茅台股票真的不如买茅台酒吗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