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选题征集的实与虚

兰亭书童 2007-10-24 收藏资讯 评论
      近阶段邮坛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邮票选题全民大征集活动。据集邮权威报刊,国家邮政局委托全国集邮联,广泛征集未来两年的纪念邮票选题,以及对2008年度“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两套邮票的设计意见。

  邮票被称为国家名片,其选题的优劣,涉及到国家对外宣传的形象,从广度,从高度,这都是非同小可的严肃之事。正因为如此,相关部门对邮票选题规定有特别的原则,如“邮票的主题属于肯定的、歌颂的性质,不属于否定的、批判的性质”,如“邮票的图案表现健康的、美好的的事物,不表现颓废的”等。


  邮票选题从选取到报送到最后确定,有非常规范的程序,参与者,一是行业权威专家,一是相关部门高管,一般人是插不得也插不进嘴的。但决策者高度集中,观念上、思路上、眼界上,难免有缺失之处。从前期发行的邮票看,类似瑕疵,随手可拾,集邮者意见很大。邮票选题全民大征集,从闭目塞听,到广开言路,完成的是一次质的飞跃,也是邮票选题多样化、丰富化、准确化的开端。对促进集邮事业繁荣,推动集邮事业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弊。


  从场面上看,此次邮票选题征集活动,通过集邮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确实轰轰烈烈。但越是轰轰烈烈,集邮者就越觉得心里不踏实。现在花花场面见得太多,真或是假,假或是真,真假莫辨,集邮大众凡夫俗眼,一时间难以区别。至少有一点,在邮政官方,此次邮票选题征集活动的意义,是“科学地确定我国纪念邮票选题,拓展纪念邮票题材范围,提高纪念邮票发行的整体水平,更有效地发挥纪念邮票在反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但同样的意思,到省市地方邮协这一级,就变调变味,转换成“充分说明了国家邮政局对集邮组织和广大会员的信任,体现了邮政为广大集邮爱好者服务的工作方针。”两个层面,意义完全不同了。本是完善邮票选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科学的,积极的,进取的。按地方邮协的理解,就牵强成国家邮政局俯视集邮大众的一种恩赐,不免有形式化、教条化、表面化之嫌。正因为如此,集邮大众对邮票选题征集活动,或半信半疑,或听之任之,仍是局外观望的态度。


  如果邮票选题征集活动能落到实处,对邮票发行、邮票集藏以及邮票市场,则功若丘山。众人之智,必有可取之处。虽然征集上来的选题可能杂、乱,但这之中,肯定有许多可取的建设性建议。相比几个所谓的专家闭门造车,最起码能带来许多新的开放思路。这对于邮票选题的完美和完善,重新打造国家名片形象,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邮票选题征集活动,更是邮票全方位推广的大手笔战略决策。好酒也怕巷子深,不说赔钱赚吆喝,相应的自我推销还是应该去做的。但近十多年,邮政部门对邮票以及邮票的集藏宣传,力度远远不够。邮票选题征集是一个全新的突破口,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听取集邮大众意见,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从而推动集邮事业的发展。


  笔者曾多次参加当地政府部门举办的关于城市建设的听证会。表面看,这是征集专家学者建议,但实际只是走一个过场,许多决策性的规划,都已经内定好了,但必须走一个形式,然后向上汇报,是经过专家学者认真审定的。不知此次邮票选题征集活动是不是也是类似花头,如果真的是走一个过场,那么伤害的将是集邮大众的诚挚的感情,从而最终伤害到邮票市场的发展,伤害到邮政部门的集邮业务利益。

Tags:选题   征集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