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收藏资讯 / 正文

十年收藏千块匾额价值无法估量

兰亭书童 2007-05-31 收藏资讯 39 ℃ 0 评论
       历时十几年收藏千余块匾额,想建“齐鲁匾藏博物馆”却没有得到足够支持,若与外地机构合作匾额又要远离山东。

    今年3月,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董事长王力一,将历时十几年从全国各地收集、并一直珍藏于上海等地的1200余块匾额运至济南。“千块古匾同现”迅即成为轰动省城文化界的盛事。匾额经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局、博物馆、考古研究所等部门充分论证、调研后,在济南进行了展示,短短一周内被新华社、光明日报、驻鲁各大媒体等省外几十家传统媒体和几十家网站报道,“一大奇迹”、“真正的国宝”、“太震撼了”等评论不绝于耳。山东省省长韩寓群也专门作了批示,称“王力一同志做了一件大好事”。


    但短短几个月后,这批曾给人们带来惊喜的收藏,却面临着远离济南的可能。5月25日,王力一带着我们,在这些让记者震撼的藏品中流连,他神色黯然地告诉记者:也许一个月之内,我就被迫将这些古匾转往他地了。

    价值无法估量的国宝

    王力一的匾额收藏之所以获得广泛关注,与其庞大的收藏规模及其难以估量的价值分不开。
    11年前,出于对匾额文化的热爱,王力一与他的好友唐昌科达成共识,由王出资,唐负责收购。10多年来,两人足迹遍及苏、浙、皖、湘、鄂、赣、粤、桂、闽、豫、鲁、京、晋等十余个省市,单是收集人员就动用了500名之多。


    十年艰辛,王力一从民间收集木匾共七大类达到1300多块(目前还有少量存放在上海),无论是收藏数量还是历史价值,都堪称是全国之最。经初步整理,最早的为明代晚期(1618年),最晚的为民国38年(1949年),时间跨度330多年。其中明代匾三块,清早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匾170余块。这中间,有清代王杰、刘墉、李鸿章、张之洞、翁同龢,民国黎元洪、曹锟、蒋介石、李宗仁等政界名流题写的匾额,更不乏书法大家和历史文化名人的杰作,有清代6位大学士、20多位状元和200多位翰林的手迹,不但艺术价值惊人,而且包含了明清至民国时期政治、民俗、科举和官吏制度等方面极为丰富的信息,研究价值自不待言。


    专家估计,这中间不少较为珍贵的匾额,单体价值即在几百万之上,而一经形成这么大的收藏规模,总价值只能以“无法估量”、“国宝”来评价了。

    收藏者想建博物馆

    10多年来,王力一直很低调地进行收藏,其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的行动一旦广为人知,收藏的价格将无法控制,导致自己有限的财力达不到收藏、保护更多更好匾额的目地。


    今年年初,王力一听取专家的建议后,终于下定了决心公开自己的收藏。


    作出这个选择,一个原因是山东的气候适于存放木质匾额。更重要的是,王力一打算以现有收藏为基础,在省会济南建立“齐鲁匾藏博物馆”。


    在王力一看来,这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善举,对济南乃至山东的文化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条件已经具备,时机业已成熟。


    王力一从多年的收藏中体会到,匾额资源独特,具有不可再生性。几百年来历经战乱和各种运动的洗劫,流传下来的匾额已少之又少,从目前来看,国内再不可能形成这么大的收藏规模。这将保证未来的“齐鲁匾藏博物馆”具有惟一性,并将吸引到更多的匾额收藏。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前不久这批古匾一经亮相,全国各地一些收藏量小的匾额收藏者纷纷将藏品转让给王力一,按王力一的话说,“都自己向我来投降了”。这更坚定了王力一不断丰富完善这一收藏、使山东形成全国匾收藏及文化研究中心的决心。


    而国内不少专家和文化活动策划者也对齐鲁匾藏博物馆的前景极为看好。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在知道这批收藏后,专门成立了中国匾文化研究所。他们乐观地估计:这批匾藏浓缩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综合地反映了古代科举、吏治、文学、书法、民俗、雕刻、工艺制作流程等内容,每块匾额的产生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充分利用好匾藏资源进而形成全国收藏中心,只要开发到位,甚至可能形成“陕西看碑、山东看匾”的局面,将对山东发展文化产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外地机构纷纷上门商谈投资合作

    但王力一的设想很快就遇到了现实的困难。建设一处合适的博物馆,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仅凭王力一个人难以完成。目前,这些匾额只能暂时存身在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中。图书馆面积小,只能一层层排放在一起。无法公开展示不说,保存、修缮、安全维护等也成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难题,有关方面的扶持必不可少。但从目前情况看,虽然王力一四处求助,直到现在仍没有寻求到具体的支持举措,王力一只有无奈地等待。


    在本地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却吸引了许多外地城市的政府和文化开发机构,近一段时间上门商谈投资合作事宜的络绎不绝。


    江苏南通市专门派来洽谈人员,给王力一开出条件:只要将匾放在南通,什么条件都可以商量。
    上海复旦大学则提出,愿意调动相关的博物馆学、藏品数据学、文物测定、修复、保护等专业力量,对这批匾藏进行全方位的设计、陈列,使其成为国内民营博物馆的典范。


    北京某大集团则愿出资上亿元购买这批匾藏的股份,并邀请张艺谋进行策划,准备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进行展览。惟一的条件,是必须将匾额运至北京收藏和开发……


    “不久前有个报道,标题是‘济南一市民收藏千余匾额’,我很认可。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对山东、对济南有感情!”将匾藏运回济南,王力一就是想把匾一直留下。但如果留下,建博物馆的愿望不知何时实现;外面的诱惑很打动人,但让这些古匾远离家乡,又实在有些不忍心。“难道我们这么个文化大省,竟容不下千块古匾?”——王力一在“留与走”的内心挣扎中,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Tags:匾额   估量   价值   收藏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