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图片说明:中国著名水墨人物画家杨之光与主持人袁思陶合影 。新华网 郭毅摄
欢迎进入 视频访谈 访谈主页
新华网消息 12月10日上午10点中国著名水墨人物画家杨之光做客新华网书画频道艺术名家访谈。与网友一起回顾他从艺从教60年的风雨历程,就“杨之光美术中心”倡导的“创意思维训练”与大家分享。杨之光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国画家,他师从徐悲鸿、董希文等大师。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水墨人物画艺术实践中,反映时代、反映现实生活一直是他的艺术追求,创作了许多铭刻着时代生活鲜明印记的作品。2009年12月12日--20日在中国美术馆中心圆形大厅与二、三号厅,著名水墨人物画家杨之光从艺从教六十周年回顾暨"杨之光美术中心" 作品展览将隆重展出。
图片说明:中国著名水墨人物画家杨之光在谈个人的艺术历程 。新华网 郭毅摄
嘉宾简介:
杨之光 1930年生,广东揭西人。1950年夏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接受徐悲鸿、叶浅予、董希文等老师指导,1953年毕业后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历任教授、系主任、美院副院长。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广东美术家协会顾问。1954年创作的《一辈子第一回》获"向科学文化进军奖"、巨幅作品《雪夜送饭》获1959年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1991年获美国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颁发的"中国画杰出成就奖"、1993年获美国加州及旧金山市政府荣誉奖状。2006年12月作品[矿山新兵].[激扬文字-1973年與鸥洋合作]被评为[广东美协成立50周年经典作品,2007年入选广东省50名[文化名人]。
相关链接:
评论家评杨之光的艺术(摘录)
与时代同行 杨之光艺术60年 作品欣赏
杨之光的晚年事业 从"杨之光美术中心"说起
杨之光从艺从教60周年回顾 暨“杨之光美术中心”作品展
一、杨之光60年艺术历程回顾
袁思陶: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大家点击新华网书画频道策划的“世纪经典、百年艺术”名家高端访谈。今天做客我们访谈室的嘉宾是新中国著名水墨人物画大家杨之光先生。杨之光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国画家,他师从徐悲鸿、董希文等大师。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水墨人物画艺术实践中,反映时代、反映现实生活一直是他的艺术追求,创作了许多铭刻着时代生活鲜明印记的作品。杨老师,欢迎您做客新华网。
杨之光:谢谢。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第一次上新华网,很高兴和大家进行网上交流。
袁思陶:我们知道12月12日在中国美术馆的圆型大厅和2、3号厅有一个杨之光从艺从教60周年回顾、暨“杨之光美术中心”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做一个60年的艺术回顾展对于每一位艺术家来讲可能都是一个梦想,今年又恰逢新中国成立60年,可以说杨老师的艺术历程是和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的。首先我们想请您简单梳理一下您的艺术历程。我们知道早在50年代您创作的《一辈子第一回》就声名大振。请您还讲讲当时的历史背景?
杨之光:对,这次展览可以说是我一生创作的大总结。从1954年第一张画《一辈子第一回》开始。
袁思陶:您创作《一辈子一回》后,50年代就已蜚声遐迩饮誉全国。
杨之光:对,这张作品也是我一生中的第一个作品。内容是一个老大妈满心喜悦地拿着选民证。这张画的时代背景是当时新中国刚成立,我对这张作品所赋予的含义就是中国公民从最贫困,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到站立来当家作主的伟大转折。这个很重要,因为原来是受人欺压的,老太太满脸皱纹记载着她一生的辛酸,但是她的微笑又代表着全中国低层人民翻身作主的欢乐。用这两个意义塑造一个艺术形象特别有意思。
袁思陶:您当时为什么选择这个老大娘拿到“选民证”为题材呢?
杨之光:因为我的成长曾经历过很多的坎坷。很多朋友也知道,我在台湾流浪过。回来以后我就考进了中央美术学院,当时师从徐悲鸿先生等老一代艺术家。毕业后,在1954年我就想画一幅反映人民翻身作主人的喜悦心情的画,其实这也是我自我生活的写照。因为青少年时期我的生活很坎坷、很艰辛,新中国成立以后一切都变了。人民当家作主了,而我也是主人之一,这个心情很容易理解,的确是很激动。画这幅画我就想通过劳动人民翻身做主的这喜悦心情寄托我自己的感受。
袁思陶:70年代您又创作了很有生气的《矿山新兵》、后与鸥洋老师合作了《激扬文字》等等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很有位置的水墨人物画作品,您在艺术总是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您为什么选择关注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杨之光:《激扬文字》应该是我和鸥洋的代表作。这幅画的草稿是鸥洋老师画得很完整的素描,后来我把它画成了国画。通过国画形式表现的领袖画像在当时是很少的,1925年年轻时代的毛主席没有照片,所以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创作,通过自己对毛主席的理解,形象、特点的把握,创造出一个青少年时期的毛主席形象。
袁思陶:这张作品中主席的形象非常年轻、伟岸。
杨之光:这张画在国内外反响都很好,这次也会展出。
袁思陶:我们知道您在六、七十年代创作的表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系列作品很多,其中有一幅作品应该是很多网友都很熟悉的,还记得我们在小学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八角楼》,文章中间配有一张插图《不灭的明灯》这是1977年的作品,也是您的一个很有象征意义的代表作,也是和鸥洋老师合作的。您给我们讲一下这个画的背景吧。
杨之光:《不灭的明灯》应该说是人人皆知的我的代表作。当时我是去了井冈山登了八角楼,我看到了毛主席早期工作的环境,就有一张藤椅、毛毯和一盏明灯在桌上,我就想象如果主席坐在这里应该是怎么样,点灯的时候应该是怎么样,我完全是用艺术的思维想象主席当年在那里工作的情景。在寒冷的冬夜燃起一把火,这把火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我和欧洋两个人分工,我先去八角楼,然后欧洋又去八角楼搜集素材,回来后我们俩一起画了这张画。后来这张画受到大家极大的关注和表扬,小学的教科书都用这个做插图。
袁思陶:这张画特别亲切,尤其70年代和80年代的孩子小学时期对这张画的印象都很深刻。这张画刻画的是中年时期的毛主席,是杨老师非常著名的代表作。杨老师关于毛主席的形象还有一张也是非常著名的作品,是您1959年画得《毛泽东同志是在农民运动讲习所》,这是一个大场面的构图。
杨之光:对,《毛泽东同志是在农民运动讲习所》这张画可以说是我一生中的重点作品。为什么这么说呢?要画大场面、重大题材、历史题材的用国画表现难度很大,因为任务多,形成一个群像在国画里表现不是强项,在中国画中处理层次和人物形象的多样是一个很困难的。画这张画的时候和我在一起的有石鲁同志等好几个画家,我们都住在齐白石的故居。为了完成这个重大任务呕心沥血地在天天研究,应该说这是我比较成功的一张画,这张画原来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现在归国家博物馆收藏。
袁思陶:刚才杨老师谈到了石鲁同志,杨老师画得一张石鲁同志的肖像也是很著名的画,应该说《石鲁像》这幅画是杨老师水墨人物画里面的经典代表。
杨之光:应该说《石鲁像》这幅画是我肖像画的一个高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跟石鲁是好朋友,他生前是我的知心朋友,他的死是一个不幸,是遭受文革摧残而死。我一直想通过肖像来纪念他,我现在画得石鲁在笑,实际上他是在哭,他的笑比哭还难受。这张画在美国康州展览的时候引起了轰动。我可以讲一个小插曲,当时画展出的时候正好中东战争爆发,展览的主人怕这张画遭到损害,纽约想展这张画,康州也想展这张画,争着展的过程中两个展览馆的主人抱头而哭,后来康州的那个主人就说:“石鲁这个人是一个伟大的画家,杨之光是他的好朋友,他把石鲁辛酸的一生都展现在这张画里面。”我也是通过这张画开始感觉到人物肖像画的意义,我先后一口气画了50来个文艺名人的肖像,这些文艺名人的肖像比照相还有意思,因为照片是对客观的再现,我画肖像加入了很多主观的精神在里面,通过画把这个人物的内涵也展现出来。
这张画的用笔也是跟着情绪走的,我觉得石鲁在愤怒,所以头发也是用的愤怒的笔法,像狂草一样迸发出一种激烈的情感。这张画受到了很多表扬,如果这次展览给大家展现的话就好了,可惜这张画在美国。
![]() |
- 上一篇:冯远谈中国美术的坚守与选择
- 下一篇:万科美景龙堂
猜你喜欢
- 2014-11-27 第二届“中华之光”全国书画展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 2014-02-20 艺术家杨之光等谈中国艺术界遭”造假“困扰
- 2014-02-11 2011年“东方之光”中日韩当代艺术交流展
- 2014-02-11 杨之光关于“岭南画派技法范本”出版物冒名侵权的声明
- 2014-02-10 名家打假:杨之光先生对其假画拍卖的声明
- 2014-02-08 杨之光等15人获首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
- 2014-02-04 画家杨之光指认拍场42幅赝品涉及17家拍卖行
- 2014-02-03 杨之光作品欣赏
- 2013-11-25 “大爱之光--李斐佛教人物画展”在中山开展 图
- 2013-10-02 苗再新“民族之光”大型组画展将在《艺术市场》美术馆举办
- 搜索
-
- 05-12关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入会申报的声明
- 02-252016墨淘网当代书画作品微信拍卖会拍品征集四月底截止
- 04-28行云流水 指到书成——记指书书法家方庆云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并将公开发行
- 04-13书法家方庆云:闽海翰墨公益心
- 04-03“星星点灯,艺术助学——关爱自闭症儿童”捐赠仪式在福州隆重举行
- 03-15李克强:中国完全可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 03-15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
- 03-15众明星出席济南慈善拍卖活动
- 03-15国防部:缅军机再越境将坚决应对 缅方承诺追责
- 34892℃中国书法家协会简介
- 25479℃中国书法家协会领导名单
- 22599℃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单
- 19916℃中国书法家协会五个专业委员会名单
- 18569℃林岫当选为主席 北京书协新一届理事产生
- 15460℃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决赛获奖名单
- 14861℃首届电视书法大赛大赛介绍
- 11614℃中国书协召开“兰亭奖”工作会议
- 7815℃中国书协2003年工作设想
- 6801℃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征稿启事
- 04-28行云流水 指到书成——记指书书法家方庆云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并将公开发行
- 04-03“星星点灯,艺术助学——关爱自闭症儿童”捐赠仪式在福州隆重举行
- 05-30《国际少儿书画作品集》5月底正式出版
- 03-11李延声委员:可对高考时用毛笔写作文的学生加分
- 02-25书法是传统文化还得继承
- 02-25聚焦大运村 “中国风”成为学习热门
- 02-25艺术收藏再发新枝 中国书法市场正稳步上升
- 11-25多少钱一“尺”?中国书画领域的通病
- 11-25韩剧穿帮将隋炀帝身后屏风设为毛泽东诗词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