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浙江兰亭书法社:让书法从全民到全球

兰亭书童 2012-10-02 书坛快报 评论

    伴随着兰亭书法社双年展的隆重启幕,一股全民书法风也越吹越劲。由着这一阵书法春风,兰亭书法社社长王冬龄倡议,将每年农历三月三培育成“全民书法日”。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即,从学术角度发力,首届主题为“书法无界:从全民化到全球化”的兰社书法论坛应势而生,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年龄的书法家齐聚一堂,高谈阔论,探讨书法从全民化到全球化的“无界”艺术。

  无界之愿

  何谓书法全民化、全球化?观点交锋从本届兰亭书法社双年展的主题“无界”开始。

  在兰亭书法社社长王冬龄看来,书法全球化指书法要超越国界,不管从参与程度、艺术表现手法方面都要进行广泛的拓展;书法全民化,是要组织动员广大公民都来关心、参与书法,弘扬书法文化。“全球化不是每一个老百姓都做书法家,而是说要拓宽书法的疆域,使其更加普及,具备不同的范围、层次。”兰亭书法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斯舜威这样阐释。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韩天雍特别赞同书法“无界”的概念,他认为,现代书法是无边界的书法,除了书法家自己在书斋里研究之外,也应该把书法通过传统的国粹文化交流介绍给全球。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郑利权觉得,“提倡书法全民化,要打破书写、写字、书法、书法艺术这四个概念之间的界限。对大众而言,要使得书法的概念变得简单,只要拿起毛笔就可以书写。”

  虽然在概念上还需一一厘清,但在场的学者对中国书法艺术有着天然的自信:书法艺术之所以可以走出国门,与自身的独特魅力密不可分。

  “书法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的一个切入点,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来因为汉字古老神秘,二来书法本身包含了强大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儒释道等哲学精神,三是书法本身就是艺术,具有世界共通的美感。”兰亭书法社副社长童亚辉肯定了书法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

  无界之思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沈浩认为,书法艺术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一张文化名片,提出书法全民化实际上是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也是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的切入口。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士鲁大东则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和爱人尤丽一起在瑞士第一次尝试开设书法班,向西方的孩子、成年人推广书法,没想到,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接了70个班,每个班20个人,也就是将近有1400个西方人来学书法。“这庞大的数字无疑让人惊叹!”鲁大东认为,既然有如此大的需求,那么书法势必要积极地走出去。

  来自芬兰的艺术家魏如枫也同意这样的观点。“我热爱中国书法,很荣幸能在这里学习,但是国外很多书法爱好者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像欧洲的一些中国艺术学院,很需要中国专业的书法教育者积极去推广和对接。”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王天德指出,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书法的教育普及带来了契机。“现在的80后、90后可以通过以网络接触书法的形式,继而转换到真实的书法学习、创作乃至艺术思维的培养。”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副教授张爱国也说:“我们甚至可以在iPad、手机上开发书法相关的软件、游戏,实现积分奖励,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告诉他们,书法其实也是可以玩着学的。”

  无界之合

  但在童亚辉看来,书法走向国际化,不仅缺乏推广,还有两个最大的障碍:“一是审美的差异,二是汉字的难以辨认性,都使得汉字没法畅通无阻地传播。”

  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灿铭从艺术评判标准角度指出,就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而言,两者都有其特定的审美视角,所以如何将现代书法的评判方式也纳入到现有的审美体系当中,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这也是迈向全球化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在思想激荡中,专家提出,要推动中国书法走向全球化,教学实践是非常重要、有效,教育者也需要肩负起传播的重担。美国汉字书法教育学会主席屠新时非常希望更多关注海外的教学,关注书法对外的宣传和向世界的传播。来自新加坡格林美术馆的蔡衍认为,在书法走向全球的同时,如何保证书法的原有特质不丧失,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文化的交流本身是双向的,一方面是我们要把自己好的东西传播出去,另一方面也要学会在西方文化中取长补短。在这些方面屠新时也做了一些探索,“比如说色彩和水墨画和黑白相结合,在背景整体构图里面增加亮点,这样可以激发西方人的欣赏欲,又不伤害线条的表现力。”这便是在学术中西文化结合的体现。 


 

Tags:兰亭   书法   浙江   全民   全球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